評測詳情

解讀中國經濟

《解讀中國經濟》是解讀中國經濟之作,總結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經濟發展和改革活動的經驗,提出了一個經濟發展和轉型的一般理論,並以此理論分析中國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取得的各項成就,面臨的主要經濟、社會問題,探討其原因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書中用通俗的語言和生動的實例,系統地回顧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程與改革經驗,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

面對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多、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新形勢下的新變化,新版新增了在新常態下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探討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文化復興的深刻內涵,並對中美貿易摩擦、“一帶一路”與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熱點問題進行了透徹的解讀


  • 尚正思
    走馬觀花讀了一遍,對經濟類的書籍不感興趣,但是感覺又要懂一點中國的經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則,大致翻了一遍,瞭解了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問題,以及形成原因
  • 毋從霜
    深入淺出的鉅著中蘊含着對於中國經濟最系統和全面的講解,從《中國的奇蹟》、《變革中國》等幾本書一氣讀下來,氣脈中貫的感覺堪稱酣暢淋漓
  • 昌志尚
    能繞過意識形態,用最基礎的經濟學知識把道理說明白,雖然很多東西或許是出於種種考慮,說的不是很深入,但是真的已經非常好了,或許是自己不夠水平不能夠進入林毅夫先生深入講解的課堂
  • 傅雪卉
    作者對比中國“漸進模式”與蘇聯的休克療法,其實,我們也是未嘗不是從另外一種休克療法的動盪中走出來的,這一點要感謝鄧公
  • 蒼芝蘭
    除去前三講不是很好以及後面一些意識形態領域的篇章,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介紹真的是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之前讀經濟學原理滿腦子都是“就這
  • 杜荏苒
    自由經濟和管制經濟的範圍及限度應用,對應着各個國家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狀況環境,很難做出一個一較高下的判斷結果
  • 倪嫺淑
    作者對李約瑟之謎提出的解答,強調技術變遷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的官方定論其實是因爲政策制度上出現了問題,還有對優先發展重工業、農村集體公社運動、新農村建設、農業農村農民對城市發展的犧牲、戶籍制度產生的根源等的看法,都是給我重新上了一遍歷史課,說“醍醐灌頂”不爲過
  • 魯夏山
    很不錯,集中講了戰略選擇、比較優勢、產業政策,有效市場與有爲政府;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大多數政策是正確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與問題,學者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我國經濟現象的性質和原因進行研究,與國家發展互相成就
  • 石如蓉
    理解作者提出的發展中國家先定位比較優勢,再從勞動密集型逐漸過渡爲資本型產業的經濟發展觀點
  • 南宮文漪
    作者以新結構經濟學爲理論基礎,從中國的比較優勢和企業的自生能力爲出發點,分析了中國近現代以來數次經濟變革演變邏輯與內在聯繫
  • 丁文彬
    但是邏輯還不夠紮實,當然這也是這類定位的書的通病,有時候創新的思路往往缺乏嚴謹邏輯環的支撐,只能通過理想化的假設或不夠全面的經驗性進行勉強邏輯自洽以達到理論創新的目的
  • 養和順
    比起《八次危機》從時間線緯度從前往後詳細介紹中國經濟史,這本書上升到理論緯度,結合歷史經驗和世界各國發展經驗對比,解讀中國改革和發展背後的一般規律,並給未來發展道路指明瞭思想方向
  • 易嘉茂
    將當前經濟中一些問題出現的前因後果學術化系統化了,後發優勢這塊不錯,整體來看沒太多新東西,不過我們發展的確太快了,現在看來很多論點論據都有比較強的時滯
  • 師越澤
    本書聚焦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內在邏輯,以自生能力和比較優勢爲理論基點,以實事求是的精神爲底色,論述中國經濟發展的原因,闡明瞭市場經濟漸進式轉軌的動力學,且部分領域現在仍在深入市場化的進程中,國企和金融改革還需攻堅
  • 邵語蝶
    網友給出這麼高的評價,也證明了這本書確實被大家認可,很多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重大歷史事件,作者都沒有迴避,而且態度足夠坦誠,觀點足夠鮮明和有建設性
  • 臧修能
    中國的發展不會趨之若鶩於西方的經濟學原理,中國的發展也沒有現成的理論可以搬用,借用鄧公的一句話:我們都是摸着石頭過河
  • 房秀慧
    對中國經濟發展實質剖析的鞭辟入裏,對各個時期爲何採取特定的政策予以解釋說明,應該看完這本書在看吳曉波的激盪三十年和蘭小欣的置身事內會理解的更爲透徹
  • 祿聖傑
    本書高屋建瓴的把中國經濟發展與政策諸多關鍵問題從經濟學家與決策者的角度,自上而下的,在充分考慮各階段所面臨的不同問題的前提下,給出了頗具說服力的解釋說明以及做出了部分假說
  • 堵光濟
    總體來說,作者是更看重整體社會發展而非個體與社會公平,提倡有效市場與有爲政府的領袖與經濟學家
  • 薄漾漾
    要素稟賦結構與比較優勢理論,說白了就是因地制宜,不要去學發達國家fancy的高精尖模式,貴且慢;而是利用好後發優勢,小步快跑抓緊發展
  • 詹才良
    作者關於要素稟賦結構的解讀讓我深以爲然,對開展工作也很有幫助
  • 藍旭炎
    要素稟賦 比較優勢 至於引進技術理論則完全沒想到美國玩了一手封鎖
  • 蔡賓白
    作者一再強調經濟發展要按照比較優勢,根據要素稟賦的不同來制定最優的產業政策
  • 別安嫺
    大家之作往往就是一語中的,要素稟賦論、比較優勢和自主能力,讀完後有豁然開朗的通透感
  • 符醉蝶
    中國經濟大方向有這批人還是幸事,中國經濟起來了,也要有自己的理論,反對套用西方經濟學,比較優勢,有效市場,有爲政府等等
  • 東天藍
    林毅夫教授的經濟思想的核心關鍵詞是:後發優勢、要素稟賦結構、比較優勢、自生能力、有效市場與有爲政府、破除要素價格扭曲和准入領域壟斷、反思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
  • 璩懷蓮
    要素稟賦結構上的比較優勢理論,根源於對資本與勞動要素的二分法
  • 司空心遠
    反覆強調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資源稟賦來獲得比較優勢,進而優化產業結構,在國際貿易中實現產業的優化升級和躍遷
  • 鄂高峯
    從科學實驗引發的技術變遷速度解釋了李約瑟之謎,從中國的比較優勢分析了建國初期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目標,強調政府幹預扭曲市場價格爲實現該目標的邏輯
  • 申屠綠海
    權威不愧是權威,寫的太好了,要素稟賦結構和比較優勢不僅預測了當今中國發展的趨勢,而且也爲中國未來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 樂正梅花
    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認爲,經濟發展是一個產業、技術、基礎設施、制度結構不斷變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有”有效的市場“也要有”有爲的政府”
  • 暨季同
    林毅夫指出,在從計劃向市場的轉型過程中,一方面需要保護沒有自生能力的企業,另一方面要找準符合本國資源稟賦結構的產業,放開市場競爭,鼓勵具有自生能力的企業的發展,這樣才能實現穩定和發展的並存
  • 解文翰
    書中的內容簡單總結一下,是說產業發展,應當遵循國家的資源稟賦,按照自身的比較優勢進行發展,既要保證有效市場,又要保證有爲的政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解決當前最重要的增長問題
  • 康婷秀
    關鍵詞:要素稟賦,比較優勢,自生能力,最優產業結構,最優金融結構,有爲政府,預算軟約束,休克療法,尋租,雙軌制,統購統銷,股權和債權等
  • 尤千凡
    非常認同書中觀點,後發優勢,根據要素稟賦形成的比較優勢,有爲政府與有效市場
  • 闕惜兒
    既有的新古典經濟學理論是基於發達國家要素稟賦和經濟環境搭建的,用在要素稟賦和經濟基礎迥異的發展中國家是有問題的,失敗先例已有蘇聯、東歐的“休克療法”,而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走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所採用的雙軌制、漸進改革之路卻出乎意料地成功了
  • 農修謹
    比較優勢下的要素稟賦結構,企業自生能力,制度變遷和政府在經濟中應發揮的作用等論述十分精彩
  • 和斌斌
    善用比較優勢,根據要素稟賦條件決定產業發展策略,資源投入在有效率有效益的地方
  • 隗秋柔
    重要概念:生產要素稟賦結構、企業自生能力、國家比較優勢、漸進式改革優於休克療法
  • 簡玉軒
    發揮好比較優勢,根據自己的要素稟賦建立產業體系,通過引進技術與科技創新並舉,從而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才能助推經濟發展越來越好
  • 長孫敏智
    “嘗試錯誤”以及“技術曲線”同時解釋了中國初期領先於西方後期又爲何落後於西方 對於其他人給的論點一一反駁 第五講自生能力和比較優勢也讓我更明白 中國現在存在的問題 以及之前重工業的發展爲什麼效率低下 其他國傢俱備比較優勢和自生能力的企業爲什麼更具有效率 以及我們如果想趕超發達國家 需要提升自己的要素稟賦結構而不是直接提升他的產業和技術結構 這樣只會造成效率的低下 林老師超讚
  • 井妙雙
    全書後半部分是林教授的專業,更有閱讀意義
  • 張陽舒
    林相對比較有原創性的理論是企業自生論,認爲社會主義體制扶植的國有企業缺乏自生能力,盲目私有化得不償失,正確做法是逐步減輕國企的戰略負擔,直到獲得自生比較優勢
  • 韓芳蕙
    比較優勢&自生能力
  • 賁雅惠
    比想象的要好非常多,林毅夫教授以歷史的眼光看待中國經濟,對前30年的經濟模式有獨到的觀察,在解讀東亞模式的同時介紹了自己的自生能力、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理論(相對於趕超戰略)
  • 萬豐雅
    從企業自生能力、技術引進再創新、後發優勢等方面闡述了"東亞奇蹟"、農村改革、城市改革、國企改革、金融改革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以及作者爲此提出的解決問題方案
  • 衛莊雅
    改革前趕超戰略集中所有資源發展重工業而形成的“三位一體”體系與改革開放對該體系漸進地打破,都是基於當時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的正確選擇,改開經濟奇蹟在於比較優勢
  • 婁嘉玉
    乾貨在第十一講:企業的自生能力和國家的比較優勢
  • 仉督易雲
    “西方經濟學建立在企業有自生能力假設上,所以休克療法的改革實踐導致經濟崩潰
  • 班星騰
    所謂自生能力與比較優勢的發展經濟學理論核心 也可總結爲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因勢利導
  • 塗欽哲瀚
    第一次讀林國師的書,對李約瑟之謎的分析以及對前三十年經濟的結構性剖析比較有啓發,通過“趕超戰略”和“比較優勢戰略”的對比說明前三十年經濟必然失敗,比哈耶克那種從政治思想邏輯的展開要顯得更“接地氣”和更具說服力
  • 邢湛芳
    林其實是個比較古典的經濟學家,他的理論基礎是李嘉圖加索羅,主張利用比較優勢積累資本,逐漸實現產業升級,而反對戰後流行一時的趕超戰略
  • 燕旭炎
    因此要發展和開放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補貼和保護具有社會保障性和國家戰略任務的企業
  • 梅水芸
    尤其是對於戰略性企業,重點不在於私有化,而是企業沒有自生能力,需要消除政策性負擔,避免經濟要素扭曲,從而深化改革
  • 都良朋
    值得9分,書中關於趕超戰略與比較優勢戰略的論述,對三年大饑荒的規模經濟解釋視角都令人受益匪淺
  • 幹婉淑
    發展中國家適應趕超戰略,由計劃經濟催生的企業都是缺乏自生能力的,沒有比較優勢,甚至有沉重的社會保障負擔,賠本經營,一旦放開或失去補貼就會猝死
  • 禹光華
    後面改革開放,運用比較優勢,大力發展了勞動密集型產業,企業有了利潤,也就文中所說的企業有自生的能力,從而資本有了積累,漸漸的國家經濟開始騰飛
  • 万俟丹蝶
    趕超戰略和比較優勢戰略,既解讀了歷史,又解釋了路徑
  • 竺語絲
    關於自生能力,比較優勢,社會福利增加,制度變遷,通透
  • 歸海湛藍
    非專業者瞭解經濟有關知識的敲門磚,雖然有些名詞不是很懂,但也能完全理解作者深入淺出的分析我國從古代,特別是當代的經濟狀態及政策
  • 郎芷文
    還算是深入淺出 瞭解中國經濟不錯的作品 但的確感覺有點像思政課 只能說觀點很正
  • 高樂蓉
    一種很新穎解釋建國後及改革開放所施行政策底層邏輯的視角,搭配其他觀點看可以對中國經濟政策宏觀走向有更好的把握
  • 富朝旭
    另,我能說個得罪人的話麼😂看完林毅夫的書,頓時覺得蘭小歡也是一般了麼
  • 越昭昭
    林還是很敢寫的,裏面很多觀點其實深入想是有危險的,不過作者也比較隱晦的說明白了
  • 柴俊茂
    看完直接的感受就是,蕭峯把一套太祖長拳也耍的虎虎生風,全靠內力碾壓:“自生能力+比較優勢+小步快跑”解釋力強,對不同觀點都是擺事實講道理,說清楚觀點及其推論和現實的相悖
  • 容如意
    看完終於明白了計劃經濟爲什麼是不可能持續的,雙軌制是中國唯一出路
  • 黨經藝
    國發院同學吐槽林老師講得像思政課,我經濟學學渣也看不出門道
  • 喻安和
    NSE的思路是簡明清晰的,不過這方面去看世行的working paper還是效果更好,本書打動人的大約還是一個農村經濟學家對經濟現象真正深入的關注以及實在的經驗感
  • 鬆永新
    像書裏說的,“經濟學家不見得真的瞭解經濟現象”,林老師一直在強調的,也是要在對經驗的留心裏時刻反思經濟學作爲一門解釋性學科卻想建構大體系的危險
  • 東方依波
    吃了灣灣紅利的經濟學家,使勁的中國吹,看完就記住了一句話,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是奇蹟
  • 支紅旭
    看計劃、規模經濟那一章解讀和合理化當時帶來或好或恐怖後果(這部分當然一筆帶過)的政策時,由衷覺得宏觀經濟是一個殘忍的東西,因爲裏面沒有個人,也不關心個人
  • 紀春桃
    其實林老師講的挺好的,他上課學生不容易睡着,理教208總是人滿爲患
  • 相姝惠
    如果一個人只會用情緒思考,那麼最佳的結果就是被別人當槍使
  • 西門春綠
    比較優勢貫穿全文,由此推導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問題與成就,讀完讓人不禁思考,一個人也應該如此來培養髮展自己
  • 晉楚元武
    李約瑟之謎的解釋讓人印象深刻
  • 麻智敏
    後半部分比前半部分精彩,對於經濟現象的解釋令人信服,對於我國經濟轉型中遇到的問題做出瞭解答,分析透徹,令人信服,挺漲知識,唯一不足是書中大多數寫作背景都在05年左右,對於時下的經濟現象針對性時效性較差,總的來說值得一讀
  • 富燁熠
    2023第一本五星好評,既有我國古今不同時代的制度及經濟狀態的對比,又有現代的農村改革、城市改革、金融改革、國企改革等思想,作爲一個沒有太多經濟學知識的人,看完之後能對我國經濟歷史及現狀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 殷含蕊
    林也對建國以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及其後果有了詳細的解釋,通過這些解釋至少深刻理解了爲何前後三十年是統一的,改革開放絕對不是某個人的靈機一現
  • 簡笑槐
    李約瑟之謎的解釋讓人印象深刻
  • 賁蓉城
    我在網上看到過一個評價,這類書的特點是,能做出原子彈的人用做煙花的的語言給想看煙花的人解釋怎麼做原子彈
  • 夾谷寄雲
    論證實話不太嚴謹,思想核心算是比較優勢,林是極爲傑出的農村和產業經濟學家,但不能算是優秀的宏觀經濟學家,對最近20年中國經濟持續增長10%的看法,着實大誤
  • 藍亦絲
    林毅夫野心勃勃,試着構建一個由中國經驗發展出的經濟體系,新結構主義經濟學透着“我們由我不由天”的豪氣干雲,可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佛家言成住壞空,武學千年哪有什麼一成不變的事物呢
  • 梁陽霽
    對中國當代很多經濟現象加深了了解
  • 鞠夢桃
    經歷過那段經濟增速7%,而能源消耗量降低,並伴有通貨緊縮,導致世界上很多聲音質疑中國增速的現象悖論(包括我們自己),但林老師解釋的很清楚,通縮並非是經濟泡沫帶來的財富減少,而是消費不變情況下92年的刺激導致生產能力提升和外資投入增加,以及傳統高耗低效的鄉鎮企業被取代等等綜合原因導致,許多是不能套用傳統的經濟理論去解釋的
  • 廉湛芳
    尤其是第九章中國經濟增長是否XXX(從鄧XXX巡1992年到1998左右再到2004年)
  • 易芸芸
    引自多抓魚讀者趙景然書評:本書是林毅夫《中國經濟專題》一課的講義,在b站有講課視頻(個人認爲書的內容更加精煉)
  • 宰覓翠
    解讀中國經濟的重要著作,對於趕超戰略和比較優勢發展戰略的對比部分講的最好
  • 莫皓軒
    中國經濟必讀,把很多深奧的道理說的淺顯易懂,高屋建瓴,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如果能早點看到這本書就好了
  • 戴哲瀚
    該書名爲《解讀中國經濟》,意在解讀中國近現代經濟迅速發展的內在邏輯
  • 紅旭堯
    林毅夫確實是研究中國經濟的大拿學者
  • 桓融雪
    對中國過往經濟發展程度及原因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釋和假說,並對中國經濟面臨的部分問題提出瞭解決提議
  • 唐優瑗
    林毅夫在西方主導的經濟理論舊地圖上更新景象、地標,畫出一張可以用來解釋中國經濟的新地圖
  • 薊文茵
    對2010年後的經濟政策論述不太乾,前面的部分“中國的奇蹟”裏面也講清楚了
  • 嵇霞飛
    和很多其他的經濟學著作不一樣,這本書開篇是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闡釋中國經濟發展的
  • 溫飛英
    解讀中國經濟的權威之作,運用經濟學工具來分析和解答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
  • 廉愷樂
    講的很細緻,包含了中國經濟的很多命題,也看到了之前一些經濟政策的解析和緣由
  • 甄芳蕙
    舉重若輕地分析了中國經濟從近代史以來的興衰與背後的因由,很重要的一點是林老師反覆提醒不要受主流經濟學理論的所謂“權威”的影響,自己要動腦筋思考,很多理論與學說背後假設不成立或推導過程中不合邏輯,不自洽的情況比比皆是,正因此新結構經濟學才逐漸從理論中脫胎並應用於中國實際
  • 養敏叡
    與其說是解讀,更不如說是回顧中國經濟,文明千年來的歷史,不過重點無疑是放在改革開放之後,描寫了改革開放初期所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已經林氏對其提出的看法
  • 翟紫安
    但很多時候我們還是要靠經濟理論來預測的,我不是很清楚林先生這套實用主義的解讀,能給中國經濟指明多少方向…
  • 衛經亙
    看了張五常的《經濟解釋》,懵裏懵懂,林毅夫這本書把經濟學與建*國後的經濟發展結合起來解釋了一下,其中還包含了古代中國與外國經濟的強弱轉換原因分析對比
  • 嵇婉清
    看到文化復興那章,真是五體投地,文化自信才能民族自信,民族自信才能守正創新,只有守正中華纔是中華,中國纔是中國,只有創新國家才能發展,名族才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