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邦查女孩

擁有七個名字的少女遇上只跟樹說話的青年 純真愛情、鄉野傳奇、山林浩劫 橫掃臺灣文學界所有大獎 莫言評價“如此文筆可驚天” ................... ◎ 編輯推薦 ☆《邦查女孩》是臺灣七〇後代表作家甘耀明突破《殺鬼》的又一代表作

從《殺鬼》、《邦查女孩》到《冬將軍來的夏天》,甘耀明以三個長篇將臺灣近百年的歷史重新描繪了一遍

甘耀明曾獲得臺灣幾乎所有的文學大獎,被認爲是臺灣文壇“新鄉土”的代表人物,作品風格多元、寫法多變,擅長想象力紛呈的奇幻描寫,刻畫現實的細膩筆法,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的文化元素混用,有“千面寫手”的美譽,也得到莫言“如此文筆可驚天”的讚賞

☆《邦查女孩》2015年在臺灣出版以來,橫掃臺灣所有重大文學獎項

作者爲寫作此書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多次前往故事所在地,臺灣東部的林田山,蒐集各種原住民神話、地方鄉野傳說,採訪當地的伐木工、消防員、小火車司機、酒保,攢聚了關於伐木林場運作、工寮生活、流籠運輸等深厚的知識量,因此能像信手拈來一般,用文字將整個故事的時空背景以有趣活潑、色彩斑斕的文筆完美重現,毫無斧鑿的痕跡

☆《邦查女孩》的故事發生在涵蓋六十八座山,四千多萬棵樹的伐木林場“摩裏沙卡”,這裏有大限將近的三千年古樹、有被捕獲待售的水鹿、有承載雲豹靈魂的黃狗,也有肉體、精神佈滿傷痕的人們

在這塊美麗的森林家園,具有野草魂韌性的古阿霞,和堅持與自然對話、不使用電鋸伐木的帕吉魯,面對的是整個島嶼的一段悲傷厚重的歷史

“邦查女孩”展現給讀者的,不止是一段樸質雋永的愛情,也是如同寓言一般、一曲自然與人類交互嗚咽吟唱的溫柔之歌

................... ◎ 內容簡介 “走了多久?”“一個太陽,一個月亮,一條河,六座山

” 在風雨飄搖的七十年代臺灣,見識過人性黑暗的阿美族女孩古阿霞躲在飯館樓梯間五年,一天終於跟着患有自閉症、開不了口說話的“殺刀王”帕吉魯來到新家:林場“摩裏沙卡”

她和他一起募款覆校,拜訪精神分裂的老兵,悼念政治受難者老師,接觸入世救人的信仰精神

面對各種考驗:暴雨狂風、森林大火、登山雪暴,小人物們用生命譜寫下了一則則屬於自己堅毅、溫柔的傳奇故事

本書也描寫了蔣介石政權白色恐怖的時代悲劇,以及進入電鋸時代後山林遭到瘋狂砍伐的景象,側面呈現了那段少爲人所熟知的島嶼歷史

................... ◎ 名人推薦 如此文筆可驚天!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 莫言 放大到臺灣小說史的層次上,《邦查女孩》更可能具有某種紀念碑式的意義:也許這會是臺灣小說上第三次大規模的寫實主義浪潮即將拍打而來的信號

(第一次在一九二○年代,新文學初萌之時;第二次在一九七○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後,直到解嚴與“後現代”衝擊之前的鄉土小說潮

) ——文學評論者 朱宥勳 《邦查女孩》有如臺灣版阿甘正傳,展現出龐大的企圖與書寫的力氣

——詩人 羅志成 甘耀明的小說肌理,有着生猛的光澤,同時也蘊藏溫婉的情感

在敘事技巧上,充分展現身爲“說故事的人”的語言魅力,《邦查女孩》無疑是一部挑戰自我的作品,在小說藝術上抵達新的高峯

——小說家 何敬堯 把大敘事、歷史事件嵌進小說的時間軸,要好看,卻不匠氣,很考驗功力

而甘耀明的《邦查女孩》則擁有很溫柔的故事脈絡,我覺得之所以會迷人,便是在於文字的氣氛

從甘耀明過往的作品中,能讀到很詩質的語言,也有俚俗、方言的運用,而新作品中的文字則很節制、很透明

——臺灣文學研究者 陳明柔 拜讀《邦查女孩》,我驚喜發現甘耀明豈僅只存有着豐富快樂的童年,他定然也有着充滿好奇與實際付諸探險的青春期,並帶着熱愛生命的激情與飢渴的求知慾望步入壯年

表現在小說中,也使得作品風格與內涵既延續又屢屢突破,既童稚夢幻又世故深沉;嬉笑與歡樂下藏着巨大的知識體系與簡單易懂卻深刻沉蘊的偈言智語

——臺灣原住民作家 巴代 ................... ◎ 獲獎記錄 ☆ 入選2017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書單 ☆ 2016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 ☆ 第六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 ☆ 2016年金鼎獎文學圖書獎 ☆ 小說引力:華文國際互聯平臺2001~2015華文長篇小說20部 ☆ 2015年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 ☆ 2015年臺灣文學金典獎


  • 解峻熙
    感謝《邦查女孩》,“如此文筆可驚天”是真的,讓我重溫了“快點快點我要快點看完”的久違感覺,這應該會是今年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了
  • 鬆芸芸
    這本書有一種現實的童話故事的感覺,童話感來自故事發生在大自然,來自主人公的純真,來自作者細膩有趣的筆觸
  • 裘玄靜
    難得花了近十天才看完,內容很多,寫法也特別,但讀起來卻並不輕鬆
  • 許秀雅
    一開始覺得文字非常亮眼,看到中間很想放下喘口氣,感覺作者想說的東西太多,想要表達的太滿,濃墨重彩,顏色鮮亮,初看很驚豔,但是鮮亮的顏色不間斷地接踵而至,難免會有點視覺疲勞
  • 關友梅
    看到過這樣的話“一流作家和二流作家的區別就是能拿捏什麼時候故事結束
  • 卻沛若
    好的作品是能讓讀者閉上眼能看到畫面的,如果說有的作家只能讓你看到主角,那麼甘耀明不僅能讓你看到主人公和他們一路走來的成長經歷,他甚至能讓你看到他們所處的環境,漫山的森林,每一種有好聽名字的植物,每一隻躍然紙上如有靈性的動物,甚至能讓你感受到穿過林間的風,聞到每一種描述的味道,甚至能讓你在沉默之中感受到情感的流動與變化
  • 武靜淑
    邦查是臺灣原住民的稱呼,又稱阿美族,本書講述了一位邦查女生古阿霞與只和樹說話的男生帕吉魯相遇相知相伴的故事
  • 農曼彤
    古阿霞帶我看到了很多臺灣原住民的生活,她對生活充滿熱情,有堅韌強大的內心;帕吉魯讓我感受到到敬畏森林,樹也會說話,有感覺,什麼樣的樹木適合做成什麼傢俱,東南西北朝向不同,樹木的特性不同
  • 胥語蝶
    從手斧到電鋸的伐木工藝變遷中一窺現代化進程下人們對於自然的過度索取,甘耀明一方面展示了原住民與森林之間歷經千萬年世代相傳的靈魂聯結,一方面討論人與人之間的愛與善,他在故事裏極爲理想化的讓所有經歷過他人之惡者都奇蹟般的開出純粹的善
  • 戚芙蓉
    那些山林薄霧纏繞,隨着人口敘述的故事都沾着溼氣,氤氳,清涼,石像,樹木,靈的氣味,神明的無言,始回
  • 費彬炳
    沉醉在奇幻卻幽默的文字中,故事總是在等待被解密,每一章都是一部臺灣微歷史,有商業經濟與自然,環境與人的矛盾、寫戰後老兵、寫平地人與山地、寫宗教哲學、也寫教育……阿霞在森林工寮中拿出 sony 收音機誤聽對岸廣播,着實讓我笑了,真是細節與情節都太好看了
  • 皮水卉
    這本書的對話太奇怪了,每個登場人物都像戲臺上演話劇一般的反應和語氣,常常迫不及待地要給讀者科普一段背景故事、講個大道理或者說一句金句,而且插入得都很突兀;全書那麼厚,看似寫了很多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喧囂的卻全都是作者的一種聲音;作者並沒有控制住自己的表達欲,過於直白囉嗦,恨不得把每件事都交代清楚,缺少了留白的小說略有些令人失望;前面每當需要轉場時,帕吉魯就出來大發神威,主角親自機械降神;明白作者想利用帕吉魯和古阿霞兩人串起臺灣七十年代生活史的企圖心,但斧鑿的痕跡太重,每段故事的水平參差不齊;男女主角的誤會與全書對他們關係的遞進刻畫有衝突,強行的悲劇結局讓人難以釋懷;作者用風格化的文學語言寫臺灣原住民文化傳說以及臺灣民衆間的正能量故事,成果卻落在通俗文學與嚴肅文學之間一個很尷尬的位置
  • 苗秋柔
    當然好了,可是在我看來雖然有這樣幽雅的文筆,但書中所有的人物都沒有確實的自我——悲慘的過去也好,不幸或幸運的結局也好,都是服務於作者自我意志宣泄的產物,而缺乏其靈魂
  • 樂子愛
    文筆很好,像是風在耳邊低吟般的流暢舒適
  • 甄思語
    小說篇幅很長,體量確實足夠塞下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對臺灣的歷史文化、自然、宗教、民族,以及傳統和現在的關係都有作者的強烈想法在,尤其是關於臺灣文化的部分相當生動,甚至有像是在讀許友彬的感覺——但是即使是這些部分,語言也流於修飾過度而說教感強烈了
  • 顓孫皓軒
    主角們並沒有那麼有血有肉,發生的故事也都太奇幻了,但可能作者又想映射一些現實,就導致所有的主角們都像是一些碎片的拼合,很難有自己的閃光點和魅力,讀的過程中你總會覺得哪裏不對勁,聖母心氾濫的女主,以及情不知所起就一定要跟隨男主的出發點也真的讓人很不舒服
  • 岑良哲
    /每一段故事的尾聲沒有多華麗的詞句,但神奇的是每一個字都很有力量,飄進讀者的心裏然後下沉,一點點奠定出整個偌大故事的厚重
  • 韶詩霜
    這本書讀的有點艱難,一個原因是太長了,讀到中段就覺得是個沒完沒了的傳教故事,分段式的小故事講來講去都是主角爲了達成目標突破重重困難一路有得有失感謝主……(情節遠不如同樣有傳教感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另一個原因是文風有點太尬了,清新可愛放大十倍就是誇張尷尬的感覺,但結局還是挺震撼的,讀完我有種終於可以看別的書啦的輕鬆感,暫時不想看這麼厚的書了
  • 夔雁蓉
    這個故事從始至終都給人一種很縹緲很懸浮的感覺
  • 詹綠海
    感覺像是一本臺灣樹木圖鑑,人物動不動就會講出一段有歷史有數據的科普語言,人人都是學者,措辭還特文氣,說好的山民呢
  • 歐鳴玉
    故事如果發生在比較長一段時間還好,偏偏只是短短几年,那麼所有的戲劇衝突都顯得太刻意了
  • 韶靈秀
    文筆彷彿清新雋永的水彩畫,再加上通俗小說的劇情、人物都有好好經營,比純文學味濃的西北雨好讀,但是篇幅很長,足有六百多頁,我覺得這種長度不聰明,因爲故事的吸引力無法讓讀者堅持到結尾,文筆也會在習慣後慢慢消退魅力
  • 汪金枝
    靈氣是種很難解釋的東西,我在這本里看到靈氣,對人物對景色的刻畫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靈動感,感謝帕吉魯與法莉妲絲一路上說故事給我聽
  • 芮夜梅
    不論是文筆還是內容都很美,適合下午泡杯熱茶,邊看邊睡
  • 豐承澤
    文筆可能還不錯,但是沒有豐滿的故事,再優美的的文筆也還是空中樓閣,朽木上雕花
  • 幹慕凝
    所有寫古樹山林溪水星空的句子,都有顆傳說那麼久遠的靈魂~靜自生光
  • 武平凡
    這光賦予人間一種恆定不變,是種淡與靜的力量美
  • 景文敏
    那薄霧繚繞山林千年百年無遠弗屆,是另一種在場的神明,衆生可以在這裏的蒼茂新鮮裏得以喘息與慰藉再次新生
  • 曾浩闊
    再說語言,作者下足人類學的功夫,厚度來自於原住民人文和自然風景的考察式寫實,因此對外面的讀者如我們來說確顯癡重,有些情節也覺得囉嗦,但也收穫了大量源於原住民土語的詩意句子,亦屬值得
  • 鮑寒天
    女主角是美國黑人大兵與邦查女子的混血兒,男主角是日佔時代日本人與臺灣人的混血兒,兩個人物本身即是歷史印記,卻又以其生存方式和生活認知代表了臺灣少數民族
  • 滕友桃
    故事內容從簡單走向複雜,先是女孩愛上不說話的男孩,跟着男孩來到高山伐木區,以恢復高山學校爲名展開了大量募款行動,隨後便進入男孩和女孩的身份和成長故事,以及兩人背後的親屬經歷,兩人分別所經歷的被傷害一如臺灣原住民在歷史上的經歷,苦澀悲慘,卻又有一絲希望
  • 宗立羣
    臺灣原住民身上有着華夏兒女的堅韌、淳樸、善良的優良傳統
  • 宰亦綠
    我說文藝偶像劇,是說故事裏的人物太美太純,男女主角的質樸鄉土氣息、理想主義、善良,再加上略顯誇張的表達,確實很像偶像劇裏的人物
  • 路偉兆
    這是個夢,是宇宙中最飽滿的夢境
  • 甄和靜
    猩紅的山芙蓉、河邊勞作的病人、監獄中月球背面的圖、組成文老師身體的書、終於建成的學校、翠池具有傳說力量的石頭,看着熟知森林氣味與心臟的索馬師仔和有勇氣帶笑面對世界的邦查女孩,這段旅程我也曾一起走過
  • 丁悅遠
    國共對抗、白色恐怖、精神失常的政治犯等苦痛的歷史記憶,與苦難重重、傷痕累累、光怪陸離的山林命運交織,在各人如被下蠱似的棋子在棋盤打滾、無力對抗、疲憊困頓的人生歷程裏,邦查女孩古阿霞和帕吉魯是最純淨、最悲憫的存在,用夢與自己對話,也用夢救贖自己與衆生,在所有那些看似不自量力的堅持裏,有着溫柔而強大的力量
  • 連毅然
    很久沒讀過長篇,邦差女孩給了我一個完整的世界,人物連同事件帶着時間走,在童話世界裏折射人性中的善良與無助
  • 盛初夏
    “地球是個夢,一個宇宙中最飽滿的夢境
  • 宰鴻煊
    ”這個彷彿來自遠古精靈時代的邦查女孩,擁有世上最明亮的眼和最溫暖洞察的心,源於對世間苦痛的體察和親歷,熱愛每個微渺生命,以無限熱力和悲憫感知與萬物共振命脈;與失語帕吉魯的相逢是神諭的指示,他們如單純天使入凡間,逡巡歷史遺留的頑疾,兩dang紛爭與白色恐怖殘留的觸目驚心,美式、日式文化與原住民文化交雜的斑斕陸離,民間傳說與志怪雜聞交織的森林夢境,“咒讖森林是摩裏沙卡留給大地最後的情書”
  • 支之雲
    摩裏沙卡是一個鮮與外界溝通的小天地,但即便是這樣一個純然的林場,也影影綽綽牽連起日據歷史、國共紛爭、白色恐怖、鄉土世界的崩塌以及臺灣被國際社會政經邊緣化的尷尬處境;也枝枝蔓蔓纏繞着所有無法言明的愛與恨,留下許許多多遺憾,讓一顆最剔透的心無所着落
  • 季綺玉
    對這個故事又愛又恨,愛她的清爽澄澈生機勃勃和裏面的每一個人,同時恨起最後的多次別離
  • 顏映秋
    歷史的畫布就這樣展開,住在摩裏沙卡的人與人之間的故事,被一個女孩串了起來
  • 寇虹影
    愛一個人與恨一個人,都得耗費相同的時間與情緒,古阿霞選擇前者再來一回,可是殺刀王帕吉魯不會再次進城了,他成了咒讖森林的另一則傳說😭
  • 歸海問寒
    愛一個人與恨一個人,都得耗費相同的時間與情緒,她選擇前者再來一回
  • 易建德
    愛與恨耗費相同的時間與情緒,在森林中死去的那個人,與選擇再來一回的人,都無法再找回來時的路
  • 季春柏
    斷斷續續讀完,總在夜裏看得熱淚盈眶,甘耀明是何等天才,世間以年、月、日、時、分、秒來計算時間,你卻寫得出“一個太陽,一個月亮,一條河,六座山”,一朵花便是一天一夜的時間
  • 奚融雪
    古阿霞和帕吉魯之間的愛比較打動人,還有關於森林和樹木的描述也是
  • 瞿融雪
    嗚嗚嗚,作者好會寫(跟寫冬將軍宛如人格分裂 笑得時候能把人笑死,哭的時候也是真的難過,這麼一羣善良美好的人,爲什麼都這麼苦啊,人世間的磨難怎麼這麼多啊(文學真的比生活還苦 你走以後,我又回到了摩裏沙卡,還是想給你盛第一碗“春日粥”,我不想要答案了,也許沒有答案纔是最好的答案
  • 闞迎夏
    愛一個人與恨一個人,都得耗費相同的時間與情緒,我選擇前者再來一回
  • 元英媛
    “愛一個人與恨一個人,都得耗費相同的時間與情緒,”
  • 樊鴻煊
    ” 好像跌入了一個夢裏,很長很長,看得也很慢很慢,整個人都柔軟下來,好想真的踏入這片森林裏看一看啊…美好又殘忍,已經讓我傷心到語無倫次了
  • 仉督雲嵐
    森林裏的索馬師仔,想念你,深情的帕吉魯,想念你,古阿霞永遠想念你
  • 康恨蝶
    帕吉魯鑽進森林裏,躲進每棵樹的身體裏,能聽見它們沉穩的心跳
  • 尤曜兒
    古阿霞這個角色,看到中段的時候,會覺得聖母屬性太重,令人反感,後來在陪高山病發陷入半昏迷狀態的帕吉魯下山的時候,說出自己小時候的那段黑暗經歷,才知道她是從淤泥裏開出的蓮花
  • 胥琴音
    結尾浪胖爲救主人與黑熊同歸於盡,帕吉魯用盡全身力氣和意志也沒有走出咒讖森林,太悲傷了
  • 尤曉慧
    我能從手指翻過的紙張中感覺到那一片咒讖森林,在清晨的霧氣中,一棵棵樹站在其中,講述着自己的故事,摸過紅豆杉、雲杉,聞過櫸木、紅檜…我和邦吉魯一樣,和他們成爲了朋友
  • 桓幼安
    某個時空中,帕吉魯和古阿霞一定會在咒讖森林裏再次相遇,他牽着她的手,講整整一輩子的話
  • 穆芮悅
    希望帕吉魯能在我的夢裏活過來,和古阿霞一起走在起雲霧的森林裏,坐在任何一棵樹下講話
  • 戎銳逸
    一想到帕吉魯和浪胖永遠留在咒讖森林,古阿霞要在沒有帕吉魯的日子裏行走很多年,就覺得不可想象,古阿霞會不會永遠無法開懷大笑地活下去
  • 烏良哲
    美麗的咒讖森林,是摩裏沙卡留給大地最後的情書,無論如何解讀都不能盡其萬分之一的言語,爲了這個遺憾,他夢了又夢,久久不願說話,森林也是帕吉魯留給阿霞的情書,不願言語是不知如何訴說
  • 仉督清昶
    ”咒讖森林是人類的原鄉
  • 饒子愛
    /素芳姨和帕吉魯的離去真是我心底的意難平了,但素芳姨離開在魂牽夢繞的峯頂,帕吉魯離開在有古阿霞的夢境裏,我想他們當時並沒有特別得苦痛吧,我也會慢慢放他們走吧
  • 譙笪泰華
    止於咒讖森林的殺刀王、護主身亡的黃狗、目送牛仔跑到世界盡頭的文老師、堅毅赤誠又傷痕累累的古阿霞、身體裏住着兩個魂靈和一隻藍鳥的趙天民、珠峯頂覆滿風馬紙般雪花的素芳、收容了風雨中人的三千齡大樹…莫不是純淨的神
  • 江湛藍
    帕吉魯死得太突然了,但是想想,他是屬於森林的少年,生命和森林綁在了一起,血肉交融,賣掉咒讖森林時他就已經缺失了一部分,我無法想象失去森林的他要怎麼度過餘生,哪怕是有阿霞的陪伴...他死在了森林裏,和他父親外祖父一樣,胖浪死得英勇,和它兄弟姐妹一樣...這是宿命嗎
  • 裘妙菡
    古阿霞本來與帕吉魯是兩條平行線,後來他們初次相遇,就一起私奔,一起冒險的時候感情升溫,多希望他們能永遠在一起,只是帕吉魯的靈魂永遠留在了森林裏
  • 言福宛秋
    匠氣很重,又缺乏構建情節的能力,作者可能會寫那種像模像樣的精緻的短篇,但是對長篇所需要的大情節大框架和足量足質的人物羣像真的有心無力;至於文筆,只說人物語言吧,原住民和現代臺灣人可能說話就是這麼囉嗦,我們說話有時候也是囉嗦的,但不代表小說就要這麼照搬吶
  • 鄂靈安
    看完奧吉馬奇歷險記之後再看這個,說的刻薄點,有點狗尾續貂的意思
  • 褚亦凝
    閱讀過程中多次流淚,剛開始的看的時候我說這是臺灣的《冷山》(於我這是很高的評價了,因爲我很喜歡《冷山》),對不起,它比《冷山》要大,要更深情,它是臺灣文學的一座高峯,是雲霧遮蓋下的奇花異草和悲歡離合
  • 年愛凡雁
    治好了我愛讀小說的病,最近半年是不會再看中文小說了
  • 殳浩邈
    其實一開始,特別是當我看到一個老太太天價買豬最後買家賣家互相說“感謝你給我上了一堂無價的課”這種不可思議的情節的時候,我是拒絕的,但是奈何書中原始自然的美太動人,只得看下去
  • 須谷雪
    忘了在哪看有人說徐則臣文筆好,但不節制,太沉迷詞句細節,導致小說寫得冗長
  • 司馬曉霜
    在摩裏沙卡,人和自然之間的狀態仍是原始淳樸的,所以驗孕需要青蛙,所以聽腹中胎兒的心跳和聽樹的年輪是一樣的,所以人到彌留之際,會想着和山河湖海打招呼,會對着花鳥魚蟲說再見,而現代文明闖入後也總是被消解、被同化(“三民主義”變成了“山民注意”),非得是在這樣一幅古樸風情畫般的山林圖景中,纔會哺育出古阿霞和帕吉魯般不凡的英雄兒女,仰望星空(樹洞奔月一段尤爲動人)也腳踏實地(正是古阿霞一步一步地籌錢才修成了學校),纔會有跌宕離奇的傳奇故事不斷上演;結尾的平行敘事爲這個故事平添幾分仿若命定的——不是濃烈慘痛的悲劇,而僅僅是淡淡的、自然的——遺憾
  • 郗秋巧
    從來都沒有什麼安全的藏身之所,只有經歷過種種繁雜的塵事,內心纔會存在真正的安定與平和
  • 井雨石
    因而纔會在人們都去玩雪時,用一句“恪盡職守”或是“讀些書去”,繼續欺騙自己下去
  • 鳳景平
    是文學吧,真的只有文學作品纔會出現經過重重苦難但是仍然保持純真善良的主角
  • 武蔚星
    也是文學吧,纔會這樣即堅定美好又脆弱現實的結局
  • 車心遠
    ”這是書中的句子,我再加一句“有這樣的書真好,讓我覺得人性還很有希望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