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心流

“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做自己非常喜歡、有挑戰並且擅長的事情的時候,就很容易體驗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遊戲、閱讀、演奏樂器還有工作的時候

心理理論之父、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礎上,開創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本書系統闡述了心流理論,進入心流狀態的條件,從日常生活、休閒娛樂、工作、人際關係等各方面,闡述如何進入心流狀態

對心理學愛好者和研究者來說,《心流》是理解積極心理學等領域不可或缺的理論素材;對大衆讀者來說,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動指南


  • 寧聽楓
    不斷挑戰自己的成就才能保持多維且持久的快樂…整本書都很有意義,但問題是找不到狀態,匱乏目標時,你也會覺得不能流動是一種焦慮
  • 池明達
    真正的幸福是,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樁事物,達到忘我的狀態(心流),並因此得到內心秩序和安寧的時刻
  • 羅星波
    作者的意圖在我看來,是希望無限制的擴大“心流”的適用範圍,達到“萬事皆可心流”的目的,從而獲得所謂的幸福感
  • 西門俊逸
    整本書都在告訴我們,要想取得成就,獲得幸福,就要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和所要做的事情,但要注意心靈內在的秩序,當一切都有規律秩序地運行的時候——心流產生了,這就是幸福的狀態
  • 應憶梅
    之前在彭凱平教授的一個講座上多次聽到他所引用米哈里的福流(Flow)理念,隨即買了本書來讀,即有愛不釋手相見恨晚之感,作爲積極心理學奠基人之一的契克森米哈賴教授在本書中開創型的提出人類的‘精神熵’是常態、以及對付‘精神熵’的最優體驗即‘心流’,同時他將‘心流’梳理爲人將注意力在一個明確的目標,有即時的反饋並專注於此而進入忘我的狀態、以及在技巧提高和目標上調過程中當事者感受到成長的樂趣就是幸福的真諦
  • 西門雋潔
    整本書都在說幸福是一種投入的狀態,在狀態裏你在流動你很亢奮
  • 谷笑旋
    三個核心詞:幸福,最優體驗(心流),精神熵
  • 柏安翔
    當自己忘記空間時間全神貫注投注於自己所感興趣的目標並能在這之中體會到快樂就是心流狀態
  • 鞏偉兆
    心流是一種全身心投入“最優體驗”的心理狀態,比方說實況紅↑怎麼踢都有的爆炸腳感,Soul裏黑人鋼琴家的忘我演出,見聞色霸氣達到頂點聽見萬物的聲音,總之是一種忘我之境,進入Zone的巔峯狀態,神與物遊,對沉迷之事忘卻了時間
  • 司徒承運
    她/他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內在失序”,也就是注意力被迫轉移到了錯誤的方向上,不再朝着既定的目標努力,精神能量也就難以凝聚 | 心流能夠帶來一種積極的生命體驗,從而給我們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提升生活質量 | 只有學會掌控意識的人,才能決定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達到幸福的境界 | 日積月累的生命體驗,彙集在一起,成就了一種自行決定生命內涵的參與感,這就是人們能夠想象的最接近幸福的狀態
  • 別夢菡
    他更多的告訴你有一種全然忘我的幸福狀態叫心流, 他很棒很好,但沒有體會過的人依然未在書裏被教授要怎麼找到
  • 梁丘安陽
    作者不僅解釋意識、意圖、注意力、心流體驗、知行合一、意義這樣的概念,還總結了心流體驗的條件:清晰目標、即時反饋、技能挑戰比
  • 皇甫思恩
    第一遍看其實只看了大致的觀點,並沒有很深刻的自我反思,但已經聯想到了很多自己的問題與對策,等到忙完這一陣會再看一遍(就像是序章裏建議的那樣)順便對自己的人生做一個真切的規劃纔可以
  • 陽佟佳惠
    3.5分,以前讀這種書肯定會覺得收穫更大打五分,現在經歷多了發現大家的觀點都差不多
  • 能懷蓮
    從有自我意識開始,人生的意義就一直是我探尋的主題,人生階段中時不時地會迷茫,也會出現一段時間的極樂狀態,這種極樂大概就是米哈爾說的心流吧,沉迷於做事無法自拔,覺得只要人生中有感興趣的事,可以心無旁貸地做就特別幸福,也不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對物質也不會有什麼要求
  • 聶從珊
    一到三章講心流概念,四到九章講如何在生活的各方面發現樂趣,舉例牽強,最後一章拋出問題,人生的意義還是要自己找
  • 終明凝
    然後另一個自我就開始說: 你忘記了嗎,玩手機不能你帶來快樂,你玩完心情會不好
  • 戴璇娟
    全書如果要從關鍵詞來勾勒,無非是“精神熵”,“建構意識秩序和自身的複雜性”以及“內在掌控”
  • 闕芙蓉
    建立心流的關鍵在於創造內心的秩序感,爲人生定下目標,全力以赴全情投入,過程中要收穫正向的反饋
  • 富韻梅
    在這些過程中能讓人獲得極高的人生秩序感、有極低的心熵,全神貫注又平安喜樂,與整體人生目標契合就能體驗一場universal flow
  • 莊永怡
    #名家大課第二本書#就是教我們如何通過專注來找到內心的秩序,從而暫停精神熵,找到心流的體現
  • 關惜夢
    早前跟人聊天時就談到,真正感覺很爽,其實是專注的時間,但現在能讓人全心專注的事兒太少了,運動是一件,發呆是一件…
  • 饒泰和
    如果未經訓練,一般人都會因外界的資訊過量和物質過剩導致內心秩序的混亂,即精神熵,而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優體驗,即心流狀態,是產生幸福感的關鍵
  • 翟令雪
    克服精神熵,創造複雜的精神秩序達到心流
  • 卻秋靈
    熵這個概念源於物理,在心理上應用我的理解更像是內耗,而專注的做一項難度適中的事情的過程中體會幸福
  • 山憶安
    投入一件事,忘卻其他煩惱,在雜亂紛擾的世界上,建立內心的秩序
  • 宗政柔雅
    對我最大的啓發就是“重建心靈的秩序”,從混沌的無序中找到有序,就是意義之所在,而這樣可以減少精神熵能量的消耗,就是內心平靜之源泉
  • 平谷芹
    心流,是你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你喜歡的事情中時得到的非常充實非常好的體驗
  • 和茉莉
    心流的概念是好的,在我看來心流就是專注到廢寢忘食的狀態,想着找尋方法,將偶發的狀態變成日常習慣,果然這種東西只能自己摸索
  • 饒修謹
    後邊通篇都是雞湯,真正有影響力的就是心流(flow)概念的提出,濃縮成一篇論文就夠了
  • 高靈楓
    flow這個概念很好,不如找一篇相關博客看看
  • 鈄珍麗
    我知道米哈爾是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心流的概念也是他創辦的,但是這本書仍然有其侷限性,很多觀念都是作者的主觀,一廂情願
  • 越飛虎
    其實想想追求心流狀態很像佛教裏的一個流派--追求正念,都是想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獲得幸福感
  • 繆芸芸
    這種體驗並不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相反,它具備自己的結構和模式,按照這種模式去設計的活動,無論是遊戲或者工作,都多少會使參與者能夠激發出心流的體驗,這種建立在人性的洞察上面的刻意設計往往具有雙向的效果,用在正確的地方就會讓人生活的更加有活力,而反之則會讓人沉迷無法自拔,這本書後面提出了很多積極的方法供讀者實踐,即便對任何遊戲都不感冒的人也可以在其他領域獲得心流
  • 冉小星
    最近的狀態已經有0.3的心流體驗了,就是看書會很快的投入進去,能比較專注,但是那個自我還是很強大,一直在說:哇,你最近狀態不錯呀,讀書這麼投入,要不獎勵一下自己玩會手機吧
  • 江夜蓉
    物質欠缺不要緊,利用感官和思維,尋找生活中的美好;精神匱乏彆着急,多走多看多領悟,用心體會大千世界
  • 柯半凡
    沒有想象中那麼驚豔,有的地方真的很討厭美國文化或者tw文化……
  • 季梓童
    在目標的前提下,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和獲得及時的反饋,就易於接近心流的狀態
  • 施清韻
    第一遍讀完,才明白原來放鬆休閒的時刻並不能帶來持久的快樂,只有在目標明確併爲之持續努力的時候纔會擁有踏實篤定的愉悅
  • 鄂水芸
    總目標設定、細分子目標(參考GTD無限細化直至當下可實施);集中注意力於當下( 拉回專注於此刻,自得其樂,理性冷靜,邏輯性,靜而生慧慌不擇路);即時反饋(參考刻意練習、 控制論與科學方法論);覆盤、螺旋式上升、找出評估方法(我的具體操作quantifiedself:三省吾身,每天周月年總結筆記;表格管理記錄
  • 百里樂英
    【藏書閣打卡】遊戲學專題共讀書目,心流是一種人們在專注做一件事情時候忘我投入的心理體驗,這種體驗不同的人會在不同的行爲中出現,如遊戲、運動、閱讀或者藝術實踐(繪畫或演奏樂器等),作者研究爲什麼人會出現這種狀態,以及這種狀態能給人帶來一些積極的影響
  • 梁寄靈
    如果說前半部分通過調查和數據讓我期待這本社科叢書能給自己帶來更多收穫,那後半部分過多抽象的描述則讓我禁不住神遊了,當然最後,作者還是回到了宇宙這一永恆主題
  • 司馬綺玉
    作爲第一個創造這個概念的人,對心流產生的情況和可能各種領域的表現,還是梳理比較全面,表述也比較清晰,但深度不及《箭術與禪心》與《心之道》,但總的都是一種焦慮:逃不出心爲外物所獲,在這物慾橫流的時代
  • 嵇涵柳
    六百頁的電子書一百頁的序/ 用了六百多頁翻來覆去寫了一句話,還沒我兩本論文好讀
  • 藍文敏
    這本書我覺得寫的最得我心的就是很多時候我在休閒的時候其實得到的心流體驗往往不如我在工作上所得到的多,這是因爲很多時候我在休息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幹什麼,所以習慣性的用刷視頻、看電視、看知乎或者睡覺的方式來度過自己的來之不易的休息時間,但是這些方式確實並沒有讓我的精神熵減少,甚至是加快了熵增的速度
  • 廖秀雋
    我承認自己在工作的時候還是很容易進入心流體驗的,因爲我熱愛我自己的這份coding工作,但是我又不願意將自己的生活全部奉獻給自己的工作,所以我目前還在不斷的找尋如何安排自己的休息時間,選擇寫公衆號或是在陽光下讀書或許是個不錯的方法吧~
  • 滕雅寒
    非常意外地花了 7 個小時看完這本書,比正常速度慢很多,前兩篇清北教授寫的序質量不錯,於是通讀兩遍消化了下
  • 莘從露
    這是中科院課程中老師推薦最多的書之一,一直沒有看,首先看到鄭也夫先生的序,頗爲驚豔,激起極大的興趣,讀完發現,本書的精華大多體現在幾篇序中,米哈伊學生清華大學教授的序寫的非常中肯,雖有修飾,道出實情
  • 宦秋巧
    【3分】說實話對這本書期待值很高,可是看到現在都挺水的,759頁的書而已,前20%的內容都是找人做的序,做了6個序
  • 第五琴音
    三百多頁的書,有六篇序,看完序後面的基本上都不用看了
  • 茹承澤
    再補充一點,如果是因心理創傷而導致的注意力失調,我建議先追溯創傷的原因,先調解好內心的情緒,待精神有些力量後,再做以上的事
  • 戎佳惠
    將心流很好的融入我們生活的第一個條件是獲得自我成長 進入心流體驗的第二個條件,重組意識達到心流的能力 將自己的注意力從對自身挪到對外界事物上,從關注自己的心理感受缺點,轉向關注世界的狀況、新的知識和自己喜歡的人,是培養自得其樂性格的最好方法
  • 鄭和藹
    比如,積極心理學的應用;控制意識;注意力的分配;建立學習共同體;設置目標;如何進行有目的地練習
  • 譚凌柏
    很希望再次體驗一下那種感覺,幸福的洪流裹挾着我,飄飄欲仙,最主要在於控制難度,不要怕挑戰而選擇舒適,也不要設置容易挫傷信心的目標,稍有挑戰、時刻反饋,這是正道
  • 芮玉環
    選定目標,培養技巧,不斷挑戰,控制意識
  • 饒寒荷
    幸福不是獲得,也不是暫時的愉悅,社會塑造(商家讓你消費)和基因設置的獎勵機制(美食、性愛等快感)只會讓你成爲各種慾望和信息干擾的無頭蒼蠅,注意力被瑣碎分散,內心隨時心猿意馬,想着結果或者計算得失,總之很難將注意力集中
  • 譚亦凝
    再其實高能力做低挑戰就會無聊,低能力做高挑戰就會焦慮,幸福感的本質在於掌控自己的意識、駕馭注意力,抓住最重要的目標(刺蝟理論、以始爲終),放棄關注消耗精神能量的干擾,有意識做稍高於能力的挑戰,只有這樣目標清晰、反饋及時、能力挑戰匹配,我們纔會進入積極的心理體驗(心流):心無旁騖投入到某項活動,將自身智力能力精力發揮極致去完成挑戰,心神合一,這纔是我們的終極幸福
  • 仲瑾瑤
    心流就是做一件事的專注能力,很多人注意力失調,可能是接收了太多亂七八糟的資訊,或者 內心的恐懼,焦慮,心理受到過嚴重創傷
  • 陸以寒
    作者的答案符合我的世界觀:得到更多,想要更多,慾壑難填,而內心和諧和控制宇宙的能力本來就並不等同
  • 乜英發
    建立心流,需要明確的目標、即時的反饋和匹配的難度,這三個條件在持續變化,人在不斷適應變化的過程中,建立內心的秩序,控制意識的能力,增加自身的複雜性,實現自我的成長,帶來深層次的愉悅感
  • 尤綠竹
    收穫:1.快樂不等於心流狀態;2. 在事情做好的時候反思自己建立正面反饋
  • 那麗玉
    啓發非常之大,讓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找到了合理解釋,與我個人的體驗也是契合的,甚至可以啓發我人生真正的意義
  • 酆凌春
    對心流狀態其實自己並不陌生,比如沉浸於寫作、閱讀、算模型或者給文件重命名的時候…“噢,原來如此”
  • 文和澤
    走了很多彎路,浪擲了好幾年的時光,可這些都不是浪費,反而是找到了心流所在,更是明白了自己是誰,想要成爲誰,也篤定的明白了自己的珍貴和價值,那是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改變的對自我的評價和認可
  • 籍凡雁
    控制自我意識是需要鍛鍊的,要想體驗心流,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其次有即使的反饋,也就是制定一個個小目標,每次完成目標,都會獲得一份成就感,繼而會繼續支撐我們完成下一個目標,一個人的精神能量是有限的,要學會 排除 受到與目標無關事物的干擾或消耗
  • 辛心遠
    建議去追尋各行各業中那些真正追求極致的人,你總一天會明白,不推薦閱讀
  • 戴菲菲
    不清楚是不是我的閱讀方法不對,抑或是太過於急功近利,總感覺雖然作者把心流的來龍去脈講述的足夠明白,但並沒有將使用方式和方法論闡述的明確易行
  • 益谷玉
    要想在人生中經常保持心流狀態最重要的是找到長期持久的目標感,併爲之不斷精進
  • 閻佳美
    個人覺得前言的總結比正文金句更多,當然對於一個愛閱讀的人來說,讀書就讓我產生心流,讓我更能專注的幹一些事情,將興趣衍生,這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這本書讓我明白爲什麼這是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