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浪漫音樂:十九世紀歐洲音樂風格史

《浪漫音樂:十九世紀歐洲音樂風格史》周密詳實的史實論述、深入地道的音樂剖析、視野廣闊的文化詮釋和條分縷析的清晰體例贏得了學界的普遍讚譽,在英語世界被廣泛採用爲音樂專業研究生(及本科生)層面的重要教學和研究參考書目,同時也是廣大音樂愛好者深入瞭解音樂的必備讀物

諾頓音樂斷代史叢書延續了諾頓出版公司傳播音樂學術的優秀傳統,爲西方音樂歷史演進及其人文蘊涵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引發思考的論域和視角


  • 紅琴心
    最近課外書一共看了三本,包括這本諾頓音樂斷代史
  • 步旻騫
    脈絡比較清晰,只是對外行不太友好,尤其如果對某類、某個作曲家的作品不熟悉的話,讀起來有點艱難
  • 範清暉
    讓人看的激情澎湃
  • 黨谷雪
    本書對於第九交響曲的介紹,讓我又增進了一些理解
  • 邵和歌
    與此不同,浪漫主義的理想是,把形式看作一個過程,把音樂看作是不間斷生長和演變的一個連貫整體
  • 皮雅唱
    歷史書是主觀的,音樂史也不例外
  • 闞湛英
    本科教材常看常新🤲 摘抄結語:“1850年後,音樂生存狀況在某種程度上疏離於歐洲文化其他領域,它使人們可以逃離到一個迥異於當下思考和感受方式的本體世界……”
  • 姓終憶楓
    詳細而又比較全面的歷史背景+人物介紹+作品介紹,諾頓出品的音樂斷代史,確實經典
  • 宓丹山
    粗略地看了一遍
  • 許瑞芝
    是一部着眼於社會環境變遷、作曲家彼此影響作用下的音樂風格史
  • 竺碧萱
    主要還是以18、19世紀音樂家的作品串聯起來的
  • 乜飛荷
    我一個外行爲啥在津津有味地啃這套……因爲看了太多幹貨反而寫不出來啥筆記,只記得肖邦帶點異國風情所以很特殊,李斯特一天才練四小時啊,我以爲一天練十小時呢(我到底在想什麼),什麼大歌劇瓦格納貝多芬指環……全囫圇看了,那個譜對外行人很不好,各種鍵術語也對俺很不好,之所以打這麼低是因爲對外行人很不好……
  • 燕浩邈
    以冊頁的形式縱覽1800~1900年間的音樂史
  • 郟若蕊
    “古典主義對音樂形式的理想是,把形式看作是一種界限明確的以及功能不同的結構單元(主題、連接、展開、收束,等等)之間的相互作用
  • 鍾如意
    很專業,現今市面上太多音樂史其實大多是「作曲家個人史」或是「賞析感受史」,這類音樂史對於想深入分析樂理變化的讀者而言自然是比較不足的,這套書提供給有音樂基礎的讀者更好地透過樂理變化本身來理解音樂史
  • 平婭芳
    每到痛處都有隔靴搔癢的感覺
  • 商牟綺梅
    參照《古典音樂》《古典風格》對具體人物、音樂聚焦的方式看去,本書拼湊感十足
  • 廣丹山
    音樂由此獲得了一種更加“開放”的性質,這與古典音樂結構的“收攏性”特點大不相同
  • 隆惜夢
    可以感覺到本書作者力圖做到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風格、不同體裁和名氣的音樂家,這本書嘗試着還原十九世紀的歷史環境,並儘量避免使用一些定性的分析,留給讀者更多自己的空間
  • 季涵暢
    音樂不能僅僅停留在樂譜表層,更是時代與情境的產物,它是在表達連語言也無法表現的莫可名狀之存在
  • 裘妙芙
    “浪漫”不再是一種音樂風格,而是一種精神姿態
  • 鄭鴻暢
    新古典主義與新德意志主義樂派的抗衡成爲了19世紀歐洲音樂發展的核心
  • 薊清昶
    這一冊的浪漫音樂撇去大衆印象中具有傳統意味的藝術指稱,而是讓影響音樂命脈的社會-文化因素、藝術思潮與創作走向逐漸展露出各自的重要性
  • 郝雁露
    在無限的可能裏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去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和那個時代,形成一種穿越時空的共鳴
  • 呂水風
    非常喜歡這本書,很專業的音樂書籍
  • 訾曜瑞
    "因爲當代的聽衆依舊鐘情於十九世紀的音樂"
  • 屈弘量
    諾頓出版社在積極推廣新視野下的西方音樂史論寫作的又一著作
  • 桑問薇
    這本書是同系列中聽音樂最費時間的,需要聽大量的交響樂和歌劇
  • 桓樂心
    古典的音樂發展史,藝術的成長
  • 懷秋穎
    本來以爲是偏重於人文方面的內容,不過實際上有相當多的具體作品的內容、形式與技巧的賞析,對於自學樂理又只是紙上談兵的我來說,看起來還是挺累的(所以感覺最好有紮實的基礎了再來看這本書(;以人物爲時間線索,不同區域爲空間線索,介紹了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的浪漫音樂的發展變化,可以按圖索驥去欣賞相關的作品了(
  • 扈含蕊
    音樂史~ 反正這是中文裏最權威的
  • 陸曉慧
    學了十幾年音樂,覺得浪漫主義纔是運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最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