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中國近代史(彩圖增訂本)

近代史研究開山經典,權威校訂版本首次問世 《中國近代史》被譽爲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全書從鴉片戰爭講起,一直敘述到其時正在進行的抗日戰爭,將近百年的史事濃縮在短短五萬餘字的篇幅裏,主題鮮明,史論兼具,反映了蔣廷黻先生十多年對中國近代史的整體性思考,對今天的讀者也不無啓發作用

七十多年來,這本書在海峽兩岸風行不輟,不愧爲一個時代的經典

沈渭濱先生說:“這本被他稱爲‘初步報告’的著作,篇幅雖小,學術含量卻很高……近百年的史事寫得深入淺出,好讀耐看

” 本次再版,全面校訂文字,並蒐集增補作者相關文字九篇,內容大爲豐富和完善;同時,收錄彩色歷史圖片十六幅,以幫助讀者理解歷史情境

【編輯推薦】 近代史研究開山經典,影響海內外數代學人,全新增訂 以國際視野看近代中國轉型,現實感強,堪稱大師手筆 ☆ 權威校訂:尊重民國原刊風貌,出“編者按”更正原書訛誤,覈查、糾正引文失誤,文字完善,超越坊間通行版本

☆ 全新增補:蒐集整理作者相關文字九篇,首次補全《評〈清史稿•邦交志〉》一文,內容更加豐富

☆ 精選插圖:特別收錄彩色歷史圖片十六幅,圖文相得益彰

【名家推薦】 半個世紀以來,又有幾本近代史著作超過了它?當今專爲獲獎的“皇皇鉅著”,通通加起來也不及這本書的分量

——何炳棣 近代中國史的研究,蔣先生是個開山的人

近四十年來,蔣先生在這方面最大的貢獻,是開創新的風氣,把中國近代史研究帶入一個新的境界

——郭廷以 他爲中國近代史在這一時期建立了一個科學的基礎

——李濟 這本被他稱爲“初步報告”的著作,篇幅雖小,學術含量卻很高……近百年的史事寫得深入淺出,好讀耐看

——沈渭濱


  • 東郭向真
    正文利落、輕快、好讀,比中學教科書鮮活太多,爲我掃盲大業添磚加瓦;附錄則嚴謹、考究、細緻,聚焦近代史的幾個重要命題闡發思考,力透紙背
  • 幹平凡
    只看了正文,附錄空了想起再看
  • 聶津童
    補:附錄的論文比正文詳細很多,分析也更有深度,我認爲可以直接替代掉正文
  • 馬朵兒
    現在看這書發現很合時宜啊,網上好多人就像是清朝末年穿越過來的似的,思維方式簡直一模一樣……對書裏對林則徐爲保清譽不勇敢發聲,導致變革遲到幾十年的指責印象深刻,一對比更想起迅哥兒的好來…對外交的反思值得今天學習…
  • 權鵬海
    第一次看蔣的中國近代史是在八九年前了吧,當時深爲震撼,整個歷史觀似乎都有所改變,而今再讀只覺得所言皆爲常識
  • 貝夏青
    這本跟別的版本的不同之處在於,後面收錄了作者不少論文,對一些中國近代史上的專門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論述,比僅僅讀中國近代史這本小書收穫更大
  • 鈄紅旭
    說到近代史,那還得是唐老的《晚清7 0年》,蔣這本還是感覺像是流水賬
  • 百家俊英
    對清末民國的研究,或者對中國古代史的研究拓展爲當時社會的分析和展望,梁啓超、錢穆、蔣廷黻等大家都有很清楚的認識
  • 後文瑞
    《中國近代史》這一“初步報告”中尤爲引人注意的是,蔣先生研究這段歷史,重視國際關係的演變,即從國際視角來全面看待這段歷史,無疑拓寬了研究的視角和範圍
  • 危芷波
    很少看歷史書,大部分的歷史知識都是教科書給的,還養成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及“意義”一碰到就腦瓜子疼的毛病
  • 公冶鵬舉
    對晚清民初主要事件及人物分析很透很有心得,特別是歷史事件之間一波波的推開背後的動機與邏輯,比教科書更生動
  • 耿凝思
    我一向很討厭這段歷史,這回卻讀得津津有味
  • 惠樂安
    作爲80年前的著作,作者身在局中,卻能跳出侷限,以客觀的視角審視這段歷史
  • 竺天玉
    這本書明明4,5個小時就能讀完,我卻讀了很久,重要的是裏面很多東西引發了我的思考
  • 項旭堯
    有人說這本書篇幅太短,內容不夠考究嚴謹,我認爲這本書最主要的意義在於其開民智,不在於真正讓大家瞭解當時歷史上的每一件事
  • 餘明達
    但即便從如今的歷史書寫來看,這本書有一些缺陷,但它依舊提供了很多經得起考驗的觀點,比如傳統的士大夫如林則徐愛惜羽毛,不能真正推動歷史發展,比如早年的外交完全是前現代模式針對現代模式,以至於不能理解治外法權的危害等等,總之,作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虛弱的清朝的根源,在於思想的傳統,這種種思想不適應啓蒙和科學社會的發展
  • 閭丘姝美
    爲什麼這本書評價這麼高,除了知道李鴻章做了些什麼,那些改革派面臨着什麼壓力,日俄,甲午戰爭怎麼打起來的以外,也沒有什麼其他新的觀點,但其實那些都只是很表面的導火索,日本本來就想侵略我大中華,什麼理由也都只是表面上的理由罷了
  • 蔣靜逸
    肯定比課本講得好呀,其實讀起來也是蠻輕鬆的,全文四五w字不長,然後也有比較新的見解啊,印象比較深的是評價林則徐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