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野草

【內容簡介】 魯迅曾經說過,自己一生的哲學都在《野草》裏了

新版《野草》精選了74篇短小卻意味深長的詩文,全書分四個部分,開篇完整再現《野草》,其餘三個部分擇選《華蓋集》《準風月談》《三閒集》《集外集》《且介亭雜文》中充滿張力與魅力的短文

文章的張力,是人格的張力,寫作的維度,也是人格的維度——憤怒、但是同時好玩;深刻、然而精通遊戲;挑釁、卻隨時自嘲,批判……或許我們能從大先生的文字中領悟到自己的人生哲學

【編輯推薦】 陳丹青先生曾說過這麼一段令人深思的話:“魯迅的言論與思想,再早、再晚,都出不來

他的時代,是中國現代史國家禍亂與歷史機會密集的時代,也是春秋以來一次短暫的‘百家爭鳴’時代

倘若他被認爲高於其他人,因爲有其他人;倘若其他人不認同他,便說明那是羣雄並起的年代

他身後被高懸、孤立,使我們只能仰望他一個

……但這些都不重要,真的要害,是我們幾代人早已被塑造爲另一羣物種

我們的思維模式、話語習慣、價值判斷及無數生存細節,幾乎無法與魯迅及他的同代人銜接對應

我們的困難不是不認識魯迅,而是不認識我們自己

要還原魯迅,恐怕先得藉助魯迅的生存經驗,做一番自我還原

” 這個版本的《野草》精選《魯迅全集》中充滿哲思的詩文74篇,比如《死》,這是魯迅先生病重那年寫的一篇隨筆

過了一個多月,他真的去世了

這篇質樸的隨筆擱在今古所有談論死亡的文學中,也是絕品,而其中遺囑的末尾兩句,真不愧爲堂堂魯迅,拿去和世界上種種著名的墓誌銘與臨終之言相比,也可謂獨領風騷

這兩句話,我們早知道的,就是: “讓他們怨恨去,我一個都不寬恕

”如此挑釁卻又深刻的文字,足以讓人回味


  • 瞿寒天
    我要做魯迅筆下無聲的反抗者,而不是那一個個被提着脖子張着嘴,低眉順眼狀如一隻只死鴨子的“看客”
  • 貝代芹
    希望,希望,用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虛中的暗夜的襲來,雖然盾後面也依然是空虛中的暗夜
  • 華鵬飛
    真是人還太年輕,很多觸及生命邊緣的思考已經超出我的domain.《野草》的部分真是飄得可以,一個以筆作投槍的人獨立冷光之下已久,最想確定的還是自己模糊不定至於可怕的思維疆界
  • 薄曼安
    思考太多的人對無可避免無可把握的意識涌流,能做的只是寫而已
  • 賀雅豔
    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 支問楓
    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 滑千柳
    其實最令人敬佩的就是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依然能夠永遠懷揣着信心與希望,永遠看向未來,最後談到“死”時的從容就尤其令人感動
  • 雍梓玥
    魯迅的觀點適用於今日中國,我想不是因爲他的話是亙古真理,而是中國人無改變,如他說中國人向來自大,不是個人的自大,而是愛國的自大——在今天成了畸形的民族主義
  • 公孫思蓮
    重讀《野草》,才感念先生說一生的哲學都在這裏
  • 儲翠梅
    不好說這文字多值得贊同,拿現在的社論相比,不過只是喜好拋觀點罷了
  • 穀梁永新
    我有很多話想說,但是終也說不出,怎麼說都覺得說得不好
  • 何易雲
    野草 感覺是作者的個人隨筆,比較私人話的文字
  • 塗欽語芹
    真的,好久沒有一本書讓我看到第一句話時就拍腿稱讚了,真是當時年少春衫薄啊
  • 晉楚巧香
    感覺脫離教科書後就沒有去認真讀過魯迅的文章,讀時 真的好多感慨,寫在《墳》後面一篇讀時甚至讓我有點想哭(讀到風箏時有種老朋友再見之感
  • 包鵬海
    這本集子真的很好看,些許文字能看得我頭皮發麻,是會看第二遍的書,想打六分
  • 冀光華
    不管小說、散文、雜文,文字的矛頭指向都是明確的,換一種表達
  • 柳問柳
    《野草》集可能是魯迅先生最深刻最發自內心的集
  • 薊暄嫣
    《野草》裏的灰暗與絕望,跟那些雜文裏的憤怒與戲謔,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魯迅的一體兩面
  • 歸海彥昌
    魯迅先生說他一生的哲學都在這本野草裏了
  • 桑慕凝
    從目錄看,除《野草》外,本書還收錄了《華蓋集》《墳》《三閒集》《集外集》等的作品,以爲都是選編
  • 家如儀
    對照上世紀 70 年代人民文學出版社魯迅作品集的目錄,《野草》應該是完整收錄的
  • 墨哈令美
    《野草》大概是魯迅最具哲學意味的文集,他對這個世界的絕望、批判與極具的荒謬感,在這本薄薄的集子裏展現無餘,其中很多思想,甚至跟比他晚二三十年的加繆、薩特等的法國存在主義哲學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
  • 通芳荃
    天津人民社的這個版本,除了收錄原版《野草》全部內容之外,還附加了魯迅一批篇幅短小、微言大義的雜文代表作
  • 申思恩
    從學校就學魯迅,但深入讀下來,其實魯迅文章的侷限性非常強,也許只有結合場景看,他的文章才能看吧,他不是那種能超越時代的作者,比如柏拉圖、叔本華等,我覺得魯迅夠不到超一流作者,一流都有些勉強
  • 寧嘉容
    這次看,雖然還是有很多地方不是很懂,但已經比學生時代多了一分理解,魯迅的書,真的看一遍有一遍收穫
  • 姓終承基
    要把魯迅先生的書都看完
  • 符丹丹
    看了一半了,魯迅的文章啊,抱怨氣太重,說話也是陰陽腔,不是我喜歡的那種大開大合,真實到露骨頭的風格
  • 逄慧君
    喜歡魯迅先生橫眉冷對,似嘲若諷的語氣,更喜歡有時“鐵騎突出”的那種征戰一般的氣勢
  • 翟紫玉
    黑暗裏彷徨於無地大概是那個時代的心聲吧,不知是獨自遠行還是點一盞燈火,沉默而充實,開口即空虛,方生,將生和未生,造化的把戲
  • 安柔雅
    最喜歡《影的告別》“我願意這樣,朋友——我獨自遠行,不但沒有你,並且再沒有別的影在黑暗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