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設計心理學3

爲了解釋情感因素在設計領域扮演的角色,本書詳細探討情感元素的三個不同層面:包含本能的( 產品的外觀式樣與質感)、行爲的( 產品的功能)和反思的( 個人的感受與想法),並提出因應不同層面的設計原則;對目前越來越重視客製化與互動設計的服務產業來說,情感設計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在諾曼博士的暢銷書《設計心理學1 :日常的設計》中說明了:爲什麼生活用品不應該讓人困惑、惱怒,還有沮喪;《設計心理學3 :情感化設計》則解釋了爲什麼它們也必須迷人、賞心悅目,以及充滿樂趣


  • 仰思蓮
    提出了經典「本能-行爲-反思」三層次設計理論,強調情感價值在設計中的意義
  • 鄭芳澤
    現在以及將來,優秀的設計的標杆不在只是解決實際應用的問題以及優質的交互體驗,是否具有良好的社會意義,能否滿足用戶情感需求,將成爲新的競爭點
  • 邵俊逸
    本能層次中注視感受和聲音等生理特徵起主導作用;優秀的行爲層次設計包括功能,易理解性,易用性和感受;產品設計的挑戰在於最終了解用戶那些未被滿足和未明述的需求;人類情感不僅由邏輯和理性組成,還與人類行爲和感覺緊密相連
  • 慎盼香
    正經看了這本書才真正瞭解了一點情感化設計具體涉及什麼 以前只知道本能層行爲層反思層9個字 不過據說是咱中國人特別買諾曼的帳哈哈哈哈哈哈國外好像沒有這麼火
  • 唐永新
    諾曼的這套講設計體驗的書是如何做到極差的閱讀體驗的,通篇都是老外寫書囉裏八嗦的毛病,一本50頁能說完的東西,非得東拉西扯幾百頁,通篇也沒什麼邏輯順序,聊到哪是哪,十多年過去了,看他的書還是讓人頭疼,可讀性太差了
  • 艾霞飛
    消費者願意爲沒有用的“美感”買單,“顏值高”的設計更吸引人,人們會覺得好看的東西更好用
  • 能學林
    任務書單之一,重點是設計三層次理論,深入產品感性層面,思考如何讓產品與人建立情感連接,讓產品不僅好用,並且值得玩味
  • 張歌吹
    情感化設計,哎,設計不僅要讓人覺得好用更要讓人覺得開心
  • 糜採藍
    從情感心理學的角度闡述情感化設計、設計中的情感、以及如何構建情感交互…對未來的指導意義大於實際應用意義
  • 簡沛若
    還無法理解的很通透,相對這一系列的設計心理學,是對於產品設計而言,對於視覺傳達畢業的我而言,看起來只能是懵懂的理解一些
  • 富晉鵬
    講到情感化機器,講到機器人的未來,人工智能現在很流行,各個行業也再害怕被取代,基礎性的工作,將來會全AI操作,那就需要人類進化,進化更多需要創意的,需要思考的層面上的創造
  • 都樂康
    非設計類學生也可以讀的書,心理學很有趣
  • 邴柔雅
    《設計心理學2》內容不多,後半段有一部分還挺好的,這本《設計心理學3》感覺有點亂,各章散開了,在2003年前後提的觀點和想法還是非常前沿的,最後兩章都在講機器人,預測的很好,但如果是看完前兩本,然後抱着很大期望,那估計就失望了
  • 鄧谷槐
    後面還說了一些關於“機器人”和人類交互的想法
  • 梁囡囡
    有一個比較有趣的點,提到當如果機器人設計得真的很像人的時候,我們就會容易對他們賦予人類情感感知
  • 庾美偲
    比如今天,如果一個掃地機器人設計成爲了人型,那我們就會期待它可以像人一樣精準探測到所有的灰塵,所以在做不到的時候就會很容易讓使用者失望,產生負面的情緒
  • 隆惠心
    除了機器人部分都寫的很完善 內容像是心理學➕設計➕社科
  • 郗思卉
    我自己看得很仔細,可引用的也很多,諾曼的個人發散很多又顯得沒那麼難懂,思辨方式和闡述用語都是可以先讓人“養成一個話術習慣”的,非常推薦給入門階段有學術性任務的相關專業學生,不要錯過了這本書
  • 樂從珊
    當某物品能給人帶來快樂,當它成爲了我們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當我們與它互動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自己在社會和世界中的地位時,我們就擁有了愛
  • 黨平雅
    淺談幾點感受:1我不喜歡中國互聯網化進程中,屢屢把西方經典的思維模型公式化、工具化的割裂方式
  • 嶽帥以蓮
    「當某物品能給人帶來快樂,當它成爲了我們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當我們與它互動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自己在社會和世界中的地位時,我們就擁有了愛
  • 沃朋興
    無論你是不是該領域的相關人士,只要你喜歡觀察生活,某種程度的“物控”“顏控”,或者在生活中下意識對某一產品表示不滿並隨後在內心中微弱的蕩起“它應該…會更好”那麼這本書就適合你進來逛一逛,隨意的翻閱也可以讓你領略當下物質領域和工業產品的小祕密
  • 陰文姝
    這一本前幾章論述設計中情感的作用,並從本能行爲反思三個層次來分別贅述
  • 單友珊
    觀影都三個層次,本能,代入,窺視
  • 許琴心
    本能,行爲,反思,產品的設計和用戶的情感聯繫起來
  • 鞏融雪
    本能層次,行文層次,反思層次
  • 蒼聽荷
    情感、行爲和認知三個層次
  • 韓沛柔
    1、文中三個層次是本能、行爲、反思,翻譯成大白話是美、好用、有意義或有個性或符合自己價值觀;2、中間電影、遊戲等章節太冗長了,舉幾個例子呼應下三個層次就OK了;3、最後的機器人情感設計預測意義不大,但對機器人逐步在哪些領域取代人類進行了精準預言
  • 滑華燦
    本能層次,行爲層次,反思層次,每個層次都可以帶入情感設計,人人都是設計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 蕭鴻信
    書裏,第二部分第三章講到的設計的三個層次:本能、行爲、反思
  • 劉浩曠
    本書建設性地提出設計三層次理論,分別是:外觀吸引力的本能層次、功能目的性的行爲層次和文化情感性的反思層次,以及該理論在產品、音樂、電影以及機器人等上面的運用
  • 洪向露
    設計的三個層次:本能層次,行爲層次,反思層次
  • 鹹微婉
    最核心的還是對本能、行爲、反思三個層面產品設計的分析,情感化設計部分感覺並沒有給出清晰的思維脈絡結構
  • 公良運馨
    本能層次先於意識和思維,是外觀要素和第一印象形成的基礎,其設計強調產品給人的初步印象,着重於產品的外觀觸感等;行爲層次與產品的使用及體驗相關,包括功能,性能和可用性;反思層次才能體驗思想和情感的完全交融,詮釋理解和推理來自反思層次
  • 賁雯麗
    以設計在本能、行爲和反思三個層次的作用始,以機器人的情感終,但相比前兩部,總覺得還是太像隨筆散文了
  • 查夢露
    第一本開啓了以用戶爲中心的設計理念基礎,第二本描述瞭如何應對設計中的複雜,第三本關注情感在用戶日常生活的作用以及對於用戶使用產品的影響,書中提出,本能、行爲和反思三個層次,分別對應產品外形官能刺激、使用效率易用性、心理需求自我價值情感化,設計產品時應該關注三個層次,提供正面的情緒和良好的反思,整體還是值得一讀,但是後面幾個章節對比前兩本編排顯得零散,和主題關係不清晰
  • 麻樂池
    設計的三個層次,本能層次,行爲層次和反思層次
  • 隗浩博
    一、美感和情緒對設計的影響;二、設計的三個層次:本能層次、行爲層次和反思層次
  • 凌曼安
    反思層次雖然是最高層次,但仍需要要從本能層次出發,原始的感官體驗永不過時,情感化/感性工學是未來趨勢
  • 巴雁蓉
    從本能、行爲、反思三個層面探討情感元素在設計中的作用,躍出了《日常的設計》一書中過於關注功能的侷限,充滿了生活的樂趣與熱情
  • 農高昂
    三個層次 本能 行爲 反思 最終了解用戶那些未被滿足和未明敘的需求 情感的設計 機器人讓我有點懵逼
  • 曾冬菱
    既然對於產品的體驗分爲本能,行爲和反思部分,既然實用性對應的是行爲部分,那麼好……我終於可以和實用主義朋友有理有據的撕撕逼了
  • 裴宏愷
    中心情感化設計三個層次 適合大衆讀 個人覺得邏輯條理一般 並不明晰 贅述冗餘
  • 公孫思思
    設計的三個層次,本能,行爲,反思
  • 葉玲然
    本能、行爲、反思,大腦三種運作層次
  • 陶文德
    設計的三個層次:本能、行爲、反思
  • 梅浦澤
    本能 行爲 反思 三大層次
  • 梁丘半芹
    也太爛了,這套書真的很詭異,1和3的小標題都很混亂,經常讀着讀着就感覺不知道作者在講哪一個小標題的內容了
  • 羿美麗
    當心理學暢銷書看還過得去,幾處都看GC了//論證邏輯混亂,羅列論據繁多都沒有數據圖表作支撐/作者更大的意義是將其他學科積極引入設計而作出的貢獻,原創內容少,多數都是搬運二手知識非系統揉捏,但他知道大部分人需要什麼,通俗詮釋很是討巧//總體比我評價的好些,比你想象的要差/翻錯多處
  • 冉問楓
    很多書籍內容都是相關的,看這本書時,正好另一本設計師訪談書裏面也提到要有這個思想,突然就覺得茅塞頓開了
  • 尹亦綠
    要把道術器的道講好,並不容易,尤其是作者連例子都沒改,基本都在前面兩本見過面的…
  • 強凌蝶
    後半部分在講機器人及情感,感覺沒什麼收穫
  • 朱小蕾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情感的力量,作者有很多對心理學知識的引用,還有對現實特別直白的觀察,知識挺雜的,很喜歡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