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虛無的十字架

所謂的“罪”與“罰”究竟本質爲何? 是讓犯人聽到自己的死刑宣判而感到解脫? 還是,讓他重返自由社會、但用盡一生贖罪? 愛女被殺害的道正與小夜子夫妻在兇手被宣判死刑後,感到人生失去目標,即使兇手伏法,女兒也無法再復活的痛苦,終使道正與小夜子分手

某日,道正接到刑警致電,帶來令人震驚的消息──小夜子被殺了

雖然不久後兇手自首,但道正卻在小夜子的遺物中有所發現,她的死因似乎並不單純…… 如果你的家人被殘酷地奪走,你希望該如何處置犯人? 如果犯人並未把死刑視爲懲罰,至死仍未反省,死刑又有何作用?


  • 穀梁半雙
    那被多人詬病的小夜子的行爲在我看來只是順應常理的描寫,這種失女後執念合情合理,如此寫來正屬暢銷君傑出之處,反被批評這樣寫不對不好真是莫名其妙,天下苦政治正確苦以己度人久矣,我批衆人如此,他人看我也應如此
  • 胥祺福
    比起死刑這個問題本身,本書對於犯罪後到底如果纔算是救贖的探討更讓我印象深刻
  • 譚夏山
    關於死刑制度的思考,超級囉嗦的同時幾乎沒觸及內核,最後甚至叫人覺得咄咄逼人的小夜子被殺是她咎由自取
  • 公孫和玉
    休憩292nd,這個故事真的複雜而令人費解,看到最後我才摸到脈絡,除卻犧牲己身婚姻而做出的救贖令我難以理解,其他每個人在這個複雜離奇大局中做出的反應全都入情入理且令人心生慼慼
  • 闕春雪
    把法制晚報的幾個故事拼湊在一起做了一次深入探討:到底要不要廢除死刑
  • 幸秋柔
    總體來說想要探討死刑廢除的主題來說是好的,但是論據並不convincing,語言也枯燥囉嗦了一些
  • 蔚慕凝
    對殺人犯的死刑和量刑做了探討,兇手如果不能真心悔過,死刑的確是一個虛無的十字架
  • 戴曼寒
    作者想要通過案件來探討死刑制度
  • 公羊曜兒
    的確,每件事都應尤其適合的結局… 本書還是東野圭吾探討人性的風格,結尾還是蠻意外的
  • 包冷霜
    這本對於死刑和罪犯贖罪問題的描述,可能並不見得有多深刻,可是看完確實讓我對這個問題也思考了起來……東野圭吾對這類社會問題也有自己的傾向站邊,但似乎都想保持一種中立和開放的態度,幾本書看下來這種基調尤爲明顯
  • 皇甫晴波
    推理劇情一般,但是引出的社會問題值得思考
  • 元安翔
    這部相比《解憂》更驚悚些,但裏面對死刑和法律制度的看法的確值得思考
  • 竇心諾
    加入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東野圭吾在沒有最虐只有更虐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 黃胤運
    關於罪與救贖的一本小說,世間百態難以用一本書的文字來完全記述,但東野圭吾這次筆下的故事和人物一如既往地刺痛人心,我們得以和主人公一起通過第三方的視角去重新探索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並警醒着自己背後所揹負的十字架的分量,究竟是虛無還是沉重
  • 宗平寧
    26.12.2015 - 東野圭吾比較少見的質量一般的小說,用在迪斯尼排隊的時間看完了~思維的深度依舊有,但是表現的方式不是特別對味
  • 夔永新
    推理小說外皮,探討更深層次的問題---如何界定刑罰有效與否,如何更有效的讓罪犯補償社會
  • 王倚雲
    連續看了幾本東野圭吾,覺得不應該把他歸類到推理分類裏,似乎更傾向於在表達他對某個近代社會問題的的看法思考,爲此而寫出了一個故事去講述,推理懸疑只是在其次
  • 璩荏苒
    東野圭吾的作品已經越來越脫離推理小說的範疇了,更多是對人性對社會的思考,剛好這幾天又看到對高中同學黃洋被毒死事件的判決,林森浩被處決,原來都兩年了,死刑就真的是最好的結果嗎
  • 褚明知
    東野圭吾的社會派作品,開局發人深省,結尾不了了之
  • 經芮麗
    有的時候很羨慕小說家,他們可以把自己對社會的見解融合於生動的故事中,關於死刑的執行力度,想起多日前一個交友網站舉辦的人販子死刑的病毒式營銷,對於這樣的話題也有多種意見的存在,刑法之所以存在是爲了震懾世人,但他卻無論如何也無法根除受害者家屬心中的傷痛,這裏的故事同樣圍繞着這樣一個主題,卻只能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
  • 戎永怡
    覺得關於對犯人該如何懲戒的討論挺值得思考,但故事裏小夜子後來致死原因有bug太牽強了,覺得她真的沒必要因爲那件事情揪住兩個人不放
  • 寇泰華
    東野圭吾在自己的許多小說中對於現行法律制度不合情合理之處進行過多次討論,情法兩難在現實司法上屢見不鮮,通過刑法懲戒,並不能讓犯罪者真正懺悔,甚至重新走向犯罪的道路也比比皆是,那麼法律的意義僅僅讓那些施害者背上虛無的十字架,沒有真正的內省懺悔,任何更生改造都是無謂的
  • 白英媛
    這本書的一半竟然都只是利用等電梯上電梯等菜的時間看完```討論的這個問題本身就很難講清楚``並沒有很好看
  • 韋夢琪
    出發點很對,人不能做出完美審判的結論也很對,但對案件的敘述和討論都太單薄了
  • 程懷寒
    而在追求效率的驅使下,把有過錯的人簡單粗暴地統統扔進監獄或判決死刑,說來真是件挺可笑又很無奈的事情
  • 養惜夢
    雖然多條線層層深入,但讀到最後覺得想要人感到痛徹心扉的感覺遠遠不夠,最大的感覺就是這些人原來做過什麼事之間又有着什麼撇不開的關係
  • 魚宜春
    並不知道想表達什麼 沒有明確的觀點 還不如彷徨之刃 還有 東野是不是直男癌 感覺從沒寫過一個真善美的女子 啊 分身算嗎
  • 蒯弘闊
    想探討罪與罰的感覺,兩個案情互相牽連,要我說應該叫:好奇害死貓啊
  • 卞初蘭
    雖然故事不是以推理引人入勝,作者想表達的是一種慘痛的卻又無法挽回的罪與罰
  • 尚靈楓
    最近我和達達都好忙 但仍在聽書 #在塞爾維亞酒店裏開始聽了一小截 懷念❤️好無聊的一本書 案情一點都不刺激 中間大段關於死刑和刑法的論述很沉悶 21年過去了就算殺人了也不可以追溯了吧
  • 糜妙夢
    在機場特意買的實體書,因爲知道特別好打發時間,不需要動任何腦子,直接進入故事部分,養成了我每次長途飛機買東野圭吾的習慣,也說明他的書確實是沒什麼門檻,讀着不累也無需認真,看在幫我度過長途飛機的痛苦時光給個及格吧
  • 晁海融
    剛開始看並不太習慣幾個故事講到一半就沒下文,到了一定時候又串聯一起爆發的風格
  • 平楚潔
    熱切渴望談論一切社會派熱點議題的晚期東野老師終於把魔掌伸向了死刑存廢,可惜對這個需要大量專業知識的領域他依然採取了樸素、工科、情緒化、媚俗且家庭主婦世界觀的立場來處理,案件味如嚼蠟,觀點和稀泥又煽情,不知多少愚蠢的反廢死論者要拿這本破書當論據,想想就心塞
  • 顓孫陽輝
    東野老師的社會派寫作還是不行,探討的問題找對了,但是觀點沒找對
  • 查麗玉
    想勸東野老師一句,死刑存廢這種事,沒觀點就不要尬聊,雞湯解決不了問題
  • 盧凌雪
    要求殺人兇手自我懲戒,根本是虛無的十字架
  • 王鴻暉
    書名很貼切也很有“精神”,揹負虛無的十字架,或是輕鴻,或是重壓,珍貴的人、事都將成爲心頭的金葉子,璀璨又有輕柔的鋒利~
  • 空博麗
    “要求殺人兇手自我懲戒,根本是虛無的十字架
  • 高欣美
    在我看來,惡人就是惡人,指望他悔過是不可能的事,好人犯錯確實也會贖罪,但是沒法判定一個人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所以,殺人犯,強姦犯,拐賣兒童這種極度傷害他人的罪犯,都去死吧,活着再出監獄,不就是對社會的又一次傷害嗎
  • 夾谷寄風
    一口氣看完的,延續了東野一如既往的風格,於案件中探討社會性話題,發人深省,死刑到底是不是虛無的十字架
  • 暨憐晴
    殺人到底應該如何贖罪
  • 張運馨
    殺人兇手應該怎樣贖罪
  • 伯賞易夢
    然而,即使是這種虛無的十字架,也必須讓兇手在監獄中揹負着
  • 宗寒荷
    至於這虛無的十字架究竟要怎樣揹負才能起到作用,大約是無解了
  • 盧婷秀
    保留還是去處死刑都各有利弊,但其實這也的確是政府在推卸改造罪犯責任的一個體現;所以現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虛無的十字架,罪犯也需要在監獄裏揹着着虛無的十字架
  • 高芙蓉
    加害者所揹負的十字架,或許是終生無法釋懷的沉重,又或許,只不過是虛無的形式
  • 林和玉
    東野桑近年的作品越來越走心,這本最新作居然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幾度產生了讀餘華《第七天》時的相似感受,本作嚴格意義上來說已經不算推理小說,最開始看的是臺版,還一度擔心由於主題問題可能沒辦法引進大陸簡體版,現在簡體版居然得以出版,實屬幸事
  • 商牟欣美
    東野圭吾最棒的作品估計只能是白夜行了
  • 陶如儀
    東野在這本書裏探討了死刑的議題,有的人該判有的人不該判,如果都用同一個標準衡量真的不好辦
  • 滑建德
    這次在討論死刑,主題太明確總有一種科教片的感覺
  • 樂建華
    比起之前的作品來講 這個探討的問題要社會化的多 死刑是用一種暴力來制裁另一種暴力 法律也好 道德也好都不法作出最正確的判決 /序言好像在看《解憂》甜到齁 後面又回到了《白夜行》心裏堵
  • 彭樂心
    前半部關於刑事案件遺族對死刑的態度的內容比較深刻,平凡人的人生受到重創後掙扎往前走的努力讓人動容,但後半部揭露了因年少無知而犯下錯誤的內容又有種蒼白無力,反而沖淡了主題
  • 墨哈覓山
    對於死刑存廢的探討,迴歸到一位受害者家屬的外行人的探求,不夠深刻,東野逮住一個主題就寫出來,也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