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篳路維艱

本書以簡明清晰的文字對當代中國的歷史軌跡做了邏輯梳理

作者認爲,從執政黨的建國方略、發展模式和基本政策角度考察,中國社會主義的實踐路徑經歷了從實行新民主主義開始,途經仿效蘇聯模式、追尋趕超之路、發動繼續革命和實行改革開放的五次歷史選擇


  • 權浦和
    新民主主義革命那段看的人血脈僨張,後面基本就是歷史教科書的觀點了,加入了很多細節,讓人看的比較舒服,也有人文主義者的關懷
  • 江英傑
    1.這本書我要保留下來給我的孩子看,因爲指不定哪天就不讓看了 2.讀歷史給人的感覺就是人永遠都會犯同樣的錯誤 3.現行階段太像70年代晚期了
  • 晉楚成文
    脈絡清晰、言簡意賅,極其適合想了解新中國歷史但又不想讀大部頭“政治正確”的黨史的人看
  • 解浩曠
    讀完,感覺還得再讀一遍,寫的可太好了
  • 霍含靈
    所謂的“理論創新”,並不是事先預設的,目的並不是從理論中找到應該怎麼辦,其本質不過是一種事後的政策說明,一種爲了自圓其說的解釋,但其理論生髮之後,又會爲今後的實踐提供了政策指導
  • 駱陽炎
    喜歡書中這一段,“可以看出CCP是一個變通能力很強的政黨,在其發展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往往不是理論,而是碰到的具體問題和具體壓力,他們大多對理論抱着實用、功利的態度,是從解決現實問題的角度出發的政策選擇
  • 屠憐陽
    本書相比於其他讓人看到就腦殼疼的同題研究,最大的長處或許在於一種歷史學的底色,作者用相當具體的材料、史實再次建構起了一些老生常談的內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過於主觀的“理論先行”所引發的不適
  • 佘佴鵬飛
    可以看出CCP是一個變通能力很強的政黨,在其發展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往往不是理論,而是碰到的具體問題和具體壓力,他們大多對理論抱着實用、功利的態度,是從解決現實問題的角度出發的政策選擇
  • 束幻露
    和現有通行的政治敘述幾乎沒有什麼不同,也並無什麼“大逆不道”的言論,但作者以一種極爲清晰的筆觸探討了49年以後中國社會主義路徑的五次選擇(和書末一位專家觀點耦合,我也認爲第一次和第二次是可以放在一起來講的)
  • 國思柔
    這本書寫的很紮實,講建國以來的五次路徑選擇,對於每次選擇的前因後果講述的很清楚
  • 伍經亙
    從溫鐵軍的十次危機開始,感受到自己對國家發展的歷史瞭解得太少太少了,這本書脈絡清晰地講述了中國走到今天的幾次“路徑”選擇,讀到最後走向改革開放,甚至有種驚心動魄之感...真心不容易,也真心感謝當年那些有擔當、敢作爲的決策者們
  • 石貝晨
    蘇聯道路、大躍進和文革是否是屬於社會主義路徑,還是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挫折
  • 墨哈振華
    在他看來,新中國建設過程中,一共有五次道路選擇,不過這與副標題並不吻合,即新民主主義道路,是否屬於社會主義路徑
  • 聞人凝蝶
    作者高度評價了新民主主義道路,又與改革開放相對比,從中不難看到作者的價值立場和思想意圖
  • 狄修謹
    薄薄的一本書,講清楚了建國以來的路徑選擇,又有精煉的史實,又有翔實的數據,又對前因後果能提出自己的觀點、論述及引用令人信服
  • 支浦和
    蕭冬連的《篳路維艱》副標題是中國社會主義路徑的五次選擇,也是本書五章的主要內容,分別爲新民主主義道路、蘇聯道路、大躍進、文革和改革開放,這也是本書的敘事重點
  • 鬆白雪
    從黨的建國方略、發展模式和基本政策角度,作者考察了中國社會主義路徑的五次選擇——實行新民主主義、仿效蘇聯模式、追尋趕超之路、發動繼續革命和轉向改革開放的箇中緣由,認爲在領袖和黨內分歧背後起作用的是歷史、制度和觀念的因素
  • 龐語詩
    從1949到1985,中共的五次選擇-新民主主義、效仿蘇聯、趕超夢、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前四次都失敗了,也把所有的階級都打平了,改革開放於是就開始在人民無限痛恨階級鬥爭、渴望溫飽、又有發達國家可抄襲的時代
  • 懷雅豔
    幾十年來,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在曲折中成長,經歷了五次歷史選擇,終於找到改革開放是正道通途
  • 簡英媛
    高中歷史沒有學清楚的這三四十年發展,在這本書裏讀懂了,五次社會主義選擇連成一條線索、一條脈絡,清晰明瞭,有時候教材並不一定是適合的學習資料
  • 樂正燁燁
    我是一個對近代史和時政毫無興趣的人,但這本書讓我看的津津有味,黨的五次選擇確實是摸着石頭過河,舉步維艱
  • 井寒天
    雖然總體敘事還是沿着時間路徑,但全書“五次路徑選擇”的體例編排自出機杼,也沒有一般這類書籍的口號、空話、套話,敘事客觀冷靜、拒絕歌功頌德、避免價值判斷,用作者自己的話說就是“收斂過度解讀的衝動,着重發掘歷史本身的邏輯,注重分析領袖人物的意志和黨內分歧的歷史、制度和觀念因素”,可以說是主流政治讀本通俗化、通識化寫法的範本
  • 包音華
    副標題“中國社會主義的五次選擇”很好的總結了全書內容:實行新民主義,仿效蘇聯模式,追尋趕超之路,發動XX和改革開放,這些選擇背後的內在外在力量必然偶然因素,有概括有細節,非常好看
  • 敖銳利
    精彩異常,鞭辟入裏,能用二十萬字不到的篇幅涵括了半個世紀的黨史已是非高手所能爲之,而又能夠在如此短的篇幅裏清晰的分析出歷史轉變的邏輯更顯出作者的功力
  • 宰初蝶
    附錄的文章也展現出不同觀點的碰撞,在槓精遍地的今天,僅僅因爲附錄裏面的商榷文章,這本書就絕對值得一讀
  • 狄嘉穎
    作者在最後一章作了大量的分析和評價,算是對整本書作了昇華,不過感覺還是老生常談的那幾句,可能成書較早,當時覺得頗有新意,現在來看則是隻要談到中國政治和經濟等方面就必不可少的幾句話了,也好多複習複習😂後面附錄的幾篇文章,除了韓鋼的有點飄,其他的都很不錯
  • 房心遠
    過去多次路徑選擇的原因、方式、過程、結果和影響分析說明得非常清晰到位,值得一讀再讀
  • 危琴心
    非常精彩,作爲在體制內混飯喫的人,很多東西分析得非常透徹,把握住了其內在邏輯,特別是考慮在“戴着鐐銬跳舞”的大框架下,更是難能可貴,有些地方,即便是曲筆,透過文字,也能嗅探出一名史學家的見地和態度
  • 謝葉丹
    每翻幾頁, 就從體內吐出一口小時候喝的毒奶. 簡潔有力,正本清源, 最後的朋友圈集合了各種合理的駁論, 只要寫的好, 不愁沒朋友, 不管是在朝的, 還是在野的.
  • 齊仙儀
    接近於官方黨史的濃縮版,客觀環境制約下的工業化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演進,後面附錄的文章不錯,在文化革命十年可參考秦暉的細緻解讀來理解
  • 蔡茂才
    雖是正經的書名,正經的黨史寫作框架,但很好地梳理出了政策的邏輯和意識形態的邏輯
  • 黃葉丹
    這本書寫的很好,把建國後的黨史和國史,用這麼短的篇幅概括了,還能做到客觀冷靜,但不乏自己的觀點,難得
  • 有琴浩邈
    瞭解國史黨史的很好的一本書
  • 水憐晴
    短小精悍,國史最佳的入門讀物,作者以實行新民主主義、仿效蘇聯模式、追尋趕超之路、發動繼續革命和轉向改革開放,所謂1949年以後中共實現社會主義實踐路徑的五次選擇爲線索,對這段歷史進行了論述,本書內容雖然不及港大國史豐富,但關鍵史料的運用上並不遜色,那套書觸動我的地方本書也幾乎都有提及,而且最精彩的是作者的點評,絕對能看出蕭氏的功力與卓見,附錄書評多有與作者觀點的對立討論,比起吹捧性質濃厚的序言更有價值
  • 融芮麗
    作者功力深厚,十幾萬言即勾勒出黨史(某種程度上也是國史)脈絡
  • 繆忻暢
    對於歷史著作而言,的確越短越難寫,作者在傳統國史及黨史框架內,對新中國70年曆程做了高度濃縮和概括,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有些當然有所爭議,但整體較爲剋制、中性
  • 璩燁爍
    本書展現了當代史研究的深度與尺度,當代政治史研究並非諱莫如深不可言說,作者用深厚的史料功底與分析能力爲我們詮釋了建國以來國家領導人政治方針決策的五個階段,本書以極盡客觀的筆觸詳實的詮釋了各種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在歷史中浮沉的內在原因,以及政策方針轉變的外在條件
  • 商牟光華
    真心共和國史入門好書,入過門的用來梳理線索也好,客觀犀利既有史實又有議論,最關鍵是字數少容易讀
  • 沙恩霈
    較爲客觀的共和國史,史料紮實,敘述清晰,對前三十年有不少反思
  • 宿瑞芝
    第五,全書字數不多,卻有內在邏輯肌理,十分有利於宏觀把握共和國史的歷史線索
  • 宗春桃
    以極爲凝練的筆法和富有見地的史識,簡明而清晰地梳理了1949年之後的中共建國史,對於中國在社會主義探索進程的成敗經驗,以及未來發展的難點和關鍵點,都分析得深刻到位
  • 蓬幼柏
    非常的凝練深刻,梳理了從建國到改革開放這段時期經歷的重要選擇,瞭解這段歷史對理解中國爲什麼是現在這樣子非常有必要
  • 符美麗
    作者用簡明精煉的文字將新中國的歷史發展做了極其詳細的梳理
  • 璩銳利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從無到有,經歷了極爲艱難的發展歷程,作爲黨史專家的蕭冬連教授,用較短的篇幅爲我們清晰地勾勒了這一路走來的社會概貌,梳理了當代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問題
  • 冉凝絲
    讀完這本書,讓我對建國後的歷史有了更多角度,更高維度的認識
  • 璩思卉
    新中國超過七十年的歷史,同樣是經歷過很多曲折,才找到如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但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然是在發展中,我們依然在進行着偉大的社會革命
  • 越子民
    個人的思維方式,以往只是籠統把建國後劃爲改革開放前後兩個階段,這樣五個階段的區分能更完整清晰理清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脈絡
  • 通和玉
    理想是提升社會的明燈,現實則是一個試錯改良的過程,把理想直接拿來進行社會試驗,必然帶來災難
  • 聞青楓
    毛澤東的“大仁政”、“大民主”舉國體制下運動不斷,民衆的生活並未得到改善,雖然他的本意不是如此,“那些抱有崇高目標卻帶來巨大災難的社會運動,更具有悲劇意義
  • 費樂康
    書中的論述很有啓發性 “任何時候都應對人類理性的侷限保持一份警惕,謹慎對待按照理想設計出來的社會方案
  • 扶以蕊
    運動治國,當真後患無窮,正如作者所說,“運動式經濟任何時候都應對人類理性的侷限保持一份警惕,謹慎對待按照理想設計出來的社會方案
  • 鄒瑩白
    理想越崇高、目標越遠大、權威越強大,帶來的災難可能就越大
  • 季青楓
    “人類歷史上的許多人爲災難 ,往往都宣稱爲了某種崇高的理想和目標
  • 湯尋春
    任何時候都應對人類理性的侷限保持一份警惕,謹慎對待按照理想設計出來的社會方案
  • 王瑞芝
    ————任何時候應對人類理性的侷限保持一份警惕,謹慎對待按照理想設計出來的社會方案
  • 溫曉靈
    理想是提升社會的明燈,現實則是一個試錯改良的過程,把理想直接拿來進行社會實驗,必然帶來災難
  • 宇文小之
    借用書中原句,把理想直接拿來進行社會試驗,必然帶來災難,理想越崇高,目標越遠大,權威越強大,帶來的災難可能也就越大
  • 蒲陽霽
    看的過程中注意到了很多關鍵詞,最後一個是理性的自負
  • 井明達
    理想越崇高,目標越遠大,權威越強大,帶來的災難可能就越大
  • 陳洛靈
    理想越崇高,目標越遠大、權威越強大,帶來的災難可能就越大
  • 韓雲飛
    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造成那麼多人災難的出發點可能只是爲了一個崇高的理想
  • 米凡雁
    理想越崇高、目標越遠大、權威越強大、帶來的災難可能越大
  • 壽惜芹
    關於大躍進的任何時候都應對人類的理性侷限保持一份警惕,最後的世界上有兩個壞東西,一個是貪婪的資本,一個是腐敗的權力
  • 越代芙
    在這之後的系列運動治國作者認爲是傳統體制使然,有個人意志也有歷史的必然性,毛是烏托邦主義者,想要建立一個平均主義、消滅剝削的理想社會,再加上擁有絕對的最高決策權,所以不可避免地…“任何時候都應對人類理性的侷限保持一份警惕,謹慎對待按照理想設計出來的社會方案”,作者的評價很中肯
  • 陸翠嵐
    用十萬字濃縮了建國以來的社會主義路徑選擇不容易,在傳統的敘史框架下和基於大量史料的探討很受啓發
  • 靳吉敏
    原本要三個五年計劃完成的從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用了三四年就完成了改造,可以想象結果會怎樣,面對朝鮮戰爭和西方國家的封鎖,走了蘇聯模式重點發展重工業,忽視了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舉國趕英超美、大躍進運動背後是長期受屈辱的國人渴望創造奇蹟、承載了民族復興的願望,雖然能理解但後果真的太慘痛了,不知道餓死了多少人
  • 王芷若
    既然複製蘇聯模式行不通,毛澤東改良後的公社模式引發大饑荒又宣告失敗,摸着石頭過河,要到河對岸那就革掉傳統社會主義
  • 沙新立
    ”鄧小平說“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
  • 佘佴爾陽
    如今的中國問題很多,傳統社會主義失敗了,特色社會主義能走多遠
  • 鮑玲然
    社會主義道路到底怎麼走,我們現在也不敢說已經瞭然
  • 童恨桃
    爲了寫得不那麼禁忌 通篇引用領導文集 在2023年這樣的大環境下趕緊買啊
  • 殳雙文
    確實內容很豐富,尺度也比較大,49年以來的路線變化在國內外形式和頂層的心態變化背景下邏輯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