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幸福婚姻與性

本書是羅素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

一本跨學科的專著

羅素以他一貫清新睿智流暢簡潔的語言,從令人歎服的跨學科的角度,考察了個體、家庭和社會對婚姻與性的觀點,還考察了人類婚姻的角色變化以及性倫理,他的洞察力和觀點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社會對婚姻和性的看法,從而使其成爲一部有價值的經典


  • 呼延嘉誼
    婚姻基於生育下一代才具有意義,否定完全沒有必要結婚
  • 冉綺玉
    事實是,在婚姻裏,兩個人道德觀念的一致纔是重要的,任何一種理念的踐行都會帶來正反的效益,那麼重要的是雙方都承認此種踐行帶來的益處大於害處,並且利用自我剋制身體力行
  • 郜翰音
    暫且相信羅素的話:害怕愛就是害怕生活,那些害怕生活的人,本身就已經半死不活了
  • 易碧白
    “害怕愛就是害怕生活,那些害怕生活的人,本身就已經半死不活了
  • 束問楓
    害怕愛就是害怕生活,那些害怕生活的人,本身就已經半死不活了
  • 鄂丹蝶
    提高對兩性婚姻道德的一些認知
  • 卻含蕊
    羅素認爲共同撫育孩子的婚姻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婚姻,這與英語中夫婦備孕生子start a family的說法表達的概念基本上是一樣的
  • 鬱端雅
    無論是對婚姻的理解,對孩童性教育的看法,對優生學以及家庭和國家的關係,都很有見解
  • 莊凝琴
    書名或許太有理想化色彩了,實際上大都在說不幸的婚姻,家庭,性,父子母子關係
  • 百家濱海
    性道德的變遷史幾乎伴隨着女性解放和地位的變化以及和男性之間相對關係的轉變,解決男人和女人的事情,就能解決家庭的事情,從而解決孩子的事情,最終解決國家的事情,就要先弄清楚把男人和女人吸引到一起的要素之一,有關性的事情
  • 仲亦絲
    書中的觀點我很認同,但是又覺得做不到,這可能就是羅素說的從兒童時期接受傳統教育而長大的人改變起來很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
  • 公羊修謹
    建議想要步入婚姻的女孩和有孩子的媽媽都能讀下這本書,對獲得幸福的婚姻是有益的,並且對於孩子的性教育更加有益處
  • 藍如風
    羅素的書非常適合哲學入門的人看,文筆平實又詼諧,能很清晰的寫出一些自己之前模模糊糊意識到的“人生真理”
  • 有琴若雲
    讀起來也毫不費力,觀點在當時看了似乎是偏激的,但現在看卻能看到羅素的先見能力
  • 欒寒煙
    很多顛覆認知的觀點,但是又可以以理服人,不敢相信這竟然是約100年前的人寫出來的東西,甚至很多舉例都很適用於當代中國
  • 屠經亙
    受益匪淺,每個人都可以一讀,也很好讀,相當於十多篇小論文
  • 乜睿達
    囫圇吞棗看了一遍 打破了之前的很多觀念 拓寬了想法 但是很多地方還沒有很明白 可做二次閱讀
  • 解安翔
    原名叫《婚姻與道德》,93年前的書了,在當時應該是很有洞見性的,現在看也覺得挺有趣,主要是羅素本人賊有趣,愛了
  • 單芮佳
    寫了很多 看完留在腦子裏的東西卻沒多少
  • 唐恨桃
    雖然是五十年代的書,不過書中很多觀點到今天也適用,推薦,值得一讀
  • 鄔雪松
    希望有空能看原著,翻譯有些地方表述不清,中文譯文遵循了英文長難句的表述習慣,讀起來好變扭啊
  • 軒轅秀雅
    求求你們別再說這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了,諾貝爾文學獎是頒發給人的,不是頒給某個作品的,這本書甚至在羅素的代表作裏都排不上號
  • 牧陽平
    btw,這本書還拿了195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70年多前的洞察放在今天看依然犀利
  • 姬經亙
    羅素在書中的很多觀點很前衛,國家代替父親的角色很可能在未來的社會實現
  • 呂心遠
    說實話並不感興趣全部的章節,以及在閱讀過程中和室友的討論始終盤旋在我腦海中…是否羅素本身性開放,或者說性道德較低,才寫出這本書佐證自身的想法
  • 乜念夢
    封面和封底赫然寫着“1950年諾貝爾獎獲獎作品”,這當然是錯的,因爲諾貝爾文學獎不頒給具體的作品;但這也不是空穴來風,羅素本人也認爲他是因本書而獲獎(見《羅素自傳》)
  • 時夏蘭
    書中比較精彩的部分是關於母權社會和父權社會的討論,簡短地勾勒了婚姻與家庭的歷史,其中羅素認爲國家(政府
  • 凌語芹
    )取代了父親的職能,因爲國家爲兒童提供父親必須花錢才能享有的服務;有意思,但沒有深入討論
  • 公羊白亦
    午後陽光下讀完2022年的第五本書,明天掃尾其他兩本~羅素的觀念超前,實在佩服
  • 鄔千柳
    ”“從小受過傳統教育長大的人,十個有九個在某種程度上都不能對婚姻和性持有高尚和健全的態度
  • 常良朋
    戳穿性的本質、婚姻的本質,根本都指向愛的本質
  • 井小之
    對於性、家庭、婚姻、女性獨立、育兒等多個方面都有梳理,某些解釋和觀點上有種被”點亮“的感覺
  • 滕芸芸
    如果婚姻真的發展成羅素先生所理想的那樣,那麼在大多數情況下,相較之於男性,女性會發現自己隨着生命歷程的增加而越來越難以得到愛,並且由於在青春時期受到衆星捧月般的待遇而在年老時越發感到孤獨與被排擠,這種境況到時候就會被理解成一種男權統治的變相形式
  • 仲高朗
    不知道有沒有這麼一種研究,即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專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羅素的婚姻理想就是不平等的
  • 訾建德
    極致的男女之愛都是自由的、無畏的、靈肉平等結合的,不因肉體會影響將愛理想化而心生恐懼
  • 蓬語詩
    這本對家庭婚姻愛性子女在橫縱層面的梳理和理解,對父權婚姻的未來想象,現代人不看會可惜
  • 魯平寧
    ”“人們一直允許舊的道德去毒害愛,使愛充滿了憂鬱、恐怖、相互誤解、悔恨和神經緊張,把性的肉體衝動和理想之愛的精神衝動一分爲二……極致的男女之愛都是自由的、無畏的、靈肉平等結合的,不因肉體會影響將愛理想化而心生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