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當代古典占星研究

占星之難,難在融會貫通,並能縱觀全盤正確解出星盤密碼,指引迷津! 你相信人是帶著預先設定的生命藍圖而來嗎? 自由意志可以在多大程度內扭轉「命中註定」? 本書帶你認識古典占星,更教你從星盤中看出你的宿命與解脫! 本書是臺灣第一本古典占星看盤的入門專書! 是現代專業占星師開闊解盤技術的精進書, 也可作為業餘占星愛好者認識古典占星的知識入門書! 占星學、神祕學在二十世紀末期,隨著經濟成長的停滯衰敗,讓人們開始轉向心靈與精神層面的追求,甚至依賴

這股風潮,帶動許多相關領域的學問,成為現代人追求的安慰劑

但占星學與其他神祕學甚不相同,它奠基於天文、四季、環境等自然變化的規律上,古典時期的占星學是相當具有邏輯的嚴謹架構

現代占星學已經在二十一世紀成為顯學,但古典占星在現代僅僅被簡單貼上宿命論的說法,就將數千年來古哲人的智慧束諸高閣;許多現代占星學,過分延伸無限上綱的論述,卻偏離古典時期的基礎,形成百家爭鳴、卻無一是從的混亂狀況

這本書集結作者多年浸淫於古典占星典籍與實證而成的專業著作,輕鬆簡要又具邏輯地逐步說明古典占星的架構,他更在每個章節之後附上一個演練案例,讓讀者輕鬆上手學習古典的推論法則

更重要的是,他逐一釐清、導正現代占星學家對於古典占星學的批評,讓讀者能以更完整的面向去理解古典占星學的智慧

現代占星學的出版品眾多,而多數都僅以片段性的資料論述,例如單獨以一個行星的影響力作為書寫主題,缺乏了占星學整體推論的架構觀點,主要在於市面上的出版品,多因循現代占星內容,習於在某個片段上無限上綱

似乎只要某個行星的力量,就造成人生巨大、層面廣泛的影響力

讀者們接觸到許多這類的論述,對占星學的理解,就會停留在見樹不見林的階段,難以全面性、整體地學習占星知識

也正好因為市面上現代占星的出版品相當豐富,因此培育出大量的占星愛好者

這些占星愛好者,需要、也等待更多好的占星學知識,繼續灌溉他們對於累積占星學知識的熱情

本書所提供的古典占星知識,正是占星出版品所缺乏、未重視的內容

相信會在市場引起這羣占星愛好者的矚目


  • 閭丘桂芝
    有簡單的知識與分析,對於入門很夠,想了解更多就沒有…因爲介紹古典歷史較多,內容反而令人感到有些兀長,顯無聊…頭疼的是推薦的都是外語書,外語不好的人好難深入學習
  • 通鴻卓
    那些說“乾貨不夠”的人是不知道怎麼查資料麼...
  • 遊賓白
    一般吧,連入門都談不上,書太薄了,什麼都說一點,內容都是點到爲止,更像是古典占星的概要
  • 韶如南
    對於古典占星的價值觀有了很好的瞭解,更喜歡這種客觀而非主觀的解釋
  • 東方元武
    可惜關於古典占星法則講太少了
  • 于丹彤
    古佔派的入門指導書,班傑明的偉大在於,他在推崇古佔的同時,也沒有堅持宿命論的說法,特別適合心理占星師去學習瞭解古佔法則閱讀
  • 仲香之
    古典占星雖然看起來略tough,好就是好壞就是壞,而現代占星更強調“可能性”,有意弱化好與壞的界定,而強調“潛能”
  • 安凡雁
    在學習推運之前,一直覺得通過本命盤分析性格就已經很有用處了,後來發現這簡直是對占星的巨大浪費,我們確實可以實實在在的做出相對準確的預測
  • 雷修筠
    再後來,我發現古典派相對於現代心理占星學派“鐵口”是有原因的,因爲大多數人都只活在本命盤裏,有些甚至連盤裏的能力都沒有活出來,更遑論更大的潛能呢
  • 聞人小之
    雖然重點是在與現代占星的比較中重新定位古典占星,歷史和古佔的意義部分內容比較多,但是作爲索引和導論,可以說非常好了
  • 越思若
    學古占課程前看了一個月都沒看完,學了後一天就能看完了,有一些收穫,比如整宮制,不合意,也有查漏補缺,但是弔詭的是,占星書幾乎都這樣,自學者不太真的看得懂,學了課程的就發現只是補充作用,而且古佔的書相對來說已經比現代占星有乾貨一些了
  • 支潔玉
    很適合入門,看完有條理了不少
  • 喻水芸
    受益良多 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待生命 不錯的古典入門書
  • 勞和璧
    主要是打下一個觀念基礎吧,知識點很少,案例更少,入門得太入門了
  • 邢星波
    花了比較大的篇幅講哲學歷史 實際的解盤技巧講的比較少 連界主三分也沒講到 案例也只有一個 另外翻譯上可能因爲是臺灣的譯者吧跟常用的說法也不一致 總體而言不認爲是非常好的一本入門讀物 但古佔的書啊 太少了 哎
  • 姚曉彤
    本書像是專門針對有現代占星基礎的人而寫,偏重古典占星理念的闡釋
  • 侯旭炎
    還挺喜歡這本書開頭一些觀念的梳理,相比於術,理念更重要
  • 遊夏菡
    這本書可能會成爲我占星學習中的轉折 要感謝三個重要人物:作者、近期曾諮詢過的某占星師、2017年至今認識的匿名占星師
  • 言福林楠
    不很瞭解評論中所說這版本刪減了大量精華的情況,僅從我自己閱讀感受談,可以理解自己三年前第一次翻這本書時感到不知所云,且對薄薄一本冊子能說明多少理論存疑,沒翻幾頁就擱置了,因爲裏頭精煉的理論是需要一定基礎才能看懂和辨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