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社會性動物

《社會性動物》是“美國社會心理學的《聖經》”(Revue des Questions Scientifiques的評價),“仍然是最好的……是一部傑作”(Contemporary Psychology的評價)

本書從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來,在世界範圍內暢銷數千萬冊,是社會心理學領域內最具影響的著作


  • 康思萱
    這本書的專業性與可讀性和科普性,都是所見之中最無敵的,不僅不顯沉悶,更重要的是完全不譁衆取寵,簡單的案例,深入淺出的解釋,無論是誰,都能從中受益,可以簡稱,“紅寶書”了 ···
  • 蒲蓉蓉
    選了作者認爲社會心理學中最該重視與人類生活社會發展最息息相關的內容,大多數例子都是比較經典的社會心理學實驗的簡單陳述而已,也沒寫出實驗的本質,如果不知道那些實驗的話看起來肯定一知半解
  • 婁和通
    補mark,這本書可看可不看,教材or經典的問題往往在於很多內容大家都知道了……
  • 應高峯
    20210210 這本書解疑了很多,爲什麼二戰時期納粹和日本會做出那麼慘無人道的事,爲什麼我們經常在娛樂節目看到兩個陣營,爲什麼統一制服的飯店看起來更讓人信服,爲什麼我們會更喜歡偶爾出糗的明星和政客,爲什麼傳銷和保健品講座會洗腦,爲什麼老人摔倒沒有一個人會去扶
  • 鮮于清暉
    這種想法的危險性在於,它容易使我們對產生不愉快行爲的情境壓力無動於衷,且用一種極其簡單的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
  • 隆向露
    給個滿分,好得不得活.作者以一種科學的精神去研究心理學,高屋建瓴.大師風範
  • 談平萱
    社會性動物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面就是,人們有將自己視爲理性和完美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又使得人們頻繁地採取不完美又沒理性的行動
  • 習子騫
    社會性動物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面就是,人們有着將自己視爲完美而又有理性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又是多麼頻繁地致使我們採取那些既不完美又沒有理性的行動
  • 富荷珠
    社會心理學入門教材,道理講得深入淺出,人類很會自我欺騙和辯護,爲了顯得理性完美,經常做出不理性不完美的行爲
  • 司徒曉霜
    而人最迷人的方面之一就是,我們有把自己視爲善良、理性的人的動機——以及這種需要是如何引導我們從事既不善良也不理性的行爲
  • 柯宜嘉
    社會性動物最具吸引力的一面就是,人們有着將自己視爲完美而又有具有理性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又是多麼頻繁地致使我們採取那些既不完美又沒有理性的行動
  • 濮陽晴曦
    很大一個啓示是,人雖然不是非理性的動物,但很難真正理性看待任何一件事,所以最好的態度是面對他人、面對事件時保持謙卑,要認識到自己無法全知全能,更無法對他人感同身受
  • 池向真
    要理解沒有人想做錯的事,他那麼做,是因爲他看來,那是最佳選擇
  • 司徒燕樺
    裏面太多的部分和今日你我的生活真的產生了太多的映射和共鳴,很多時候我們確實能夠理性的去理解,但是卻做不到感性的去面對,沒有刻意練習的自然流露還原了一幕一幕不斷上映的社會性動物
  • 鬱恨桃
    看完最大的感受是心理學家太尷尬了,總被別的科學家鄙視…做一個心理學實驗幾乎不可能完全控制所有因素,除非你在實驗室裏培養克隆人…
  • 莫嘉茂
    學完基礎心理學,再看這本書,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 朱爾槐
    每隔幾年應該回顧一下,實驗很多,經常讓人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問題有種“哇靠原來是這樣
  • 應沛珊
    還記得大學時看完這本書覺得自己無敵了,尤其是“想拉近關係讓他幫你忙”這種小方法筆記做了一大厚本,現在回想起來並沒有太明顯的效果,不過依然認爲是社會心理學中最好的一本書
  • 季夏煙
    在許多心理學經典著作都大量援引經典研究的情況下,艾倫森同學的這本書令人感覺清新無比,此外艾倫森同學也是非常善於思考心理學現象的心理學家,從書中的思考中一眼就能看出來
  • 閭丘青易
    而一個行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石器時代人,還要對抗幾百萬年 保護自己的進化心理,這種與現代社會的規馴格格不入,讓幽暗心理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暴戾顯現出來
  • 璩雙文
    非常經典的心理學著作,全文理論性偏強,大部分實驗和結論依賴於美國社會心理研究的結果較,較少考慮東方人的行爲模式
  • 別迎秋
    非常棒的社會心理入門書籍,必須五星推薦,尤其是宣傳工作者,裏面講了大量的如何有效宣傳的實例和結論
  • 姬震博
    很多社會心理實驗和結論,發人深省
  • 東門俊艾
    從衆、傳播、認知、辯護、攻擊這五章寫的很精彩,一些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部分被實驗給推翻了,比如我們常認爲宣泄是一個緩解憤怒情緒的手段,這其實是對弗洛伊德的“液壓理論”的誤解,攻擊性被釋放一定要被釋放以後才能平衡嗎
  • 禹飛翔
    和邁爾斯那本社會心理學基本包含了相當的內容(那本稍多一些),但是明顯這本的編排更好,就像書裏說的一樣,觀點的呈現順序更能讓人理解,而且翻譯優良讀起來很順暢
  • 宰父修謹
    其實我真是挺喜歡暗暗分析自己和別人心理的,也喜歡用作者所提倡的“坦率的談話”和人聊天
  • 牧芸芸
    書中衆多的經典實驗,作者或更深一層探討或不羈縻於原始觀點,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
  • 霍語風
    本書的實驗看起來很嚴謹(以外行的眼光),作者的態度充滿心理學家的社會責任感,讓我對怎麼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稍微有了一點了解
  • 魏哲麗
    社會情景對人類行爲的影響 1基本歸因錯誤 斯坦福監獄實驗 路西法效應 從衆 阿倫森第一定律 2人類是認知吝嗇者 認知偏差 證實偏差 事後諸葛亮 事後聰明偏差 認知失調 3態度可能不是行爲的原因 而是對行爲的行爲的事後解釋
  • 秋健柏
    如兄如父,知識淵博但是又體貼入微,講解的東西很好懂,慢慢地走向深層,讀起來毫不喫力,就像在談論理所當然的事而非學習一門專門的知識,每當有什麼疑問他在你提出之前就會細緻地看出你的問題然後進行可靠的講解,甚至涵蓋你未想到的問題,也會主動承認一些學科內不可靠或未解決的東西(而非像物理學那樣,事事的理由都是“觀察得出”,絕對講不出讓人信服的來龍去脈,毫無邏輯地東搞一下西搞一下各種進展完全是靠運氣的發現,也絕不會承認自己的理論有問題,真是一羣半桶水亂蕩的n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