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設計中的設計

設計到底是什麼?作爲一名從業二十餘年並且具有世界影響的設計師,原研哉對自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爲了給出自己的答案,他走了那麼長的路,做了那麼多的探索

“RE-DESIGN——二十一世紀的日常用品再設計”展真是一個有趣的展覽,但又不僅僅是有趣,它分明是爲我們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無限可能性

若我們能以滿懷新鮮的眼神去觀照日常,“設計”的意義定會超越技術的層面,爲我們的生活觀和人生觀注入力量


  • 閭丘冰楓
    設計觀點範疇內的部分還是很具啓發性的,但集中結合經濟、文化進行的闡釋則有不少令我不敢苟同
  • 東名姝
    看完之後沒有太大的觸動,只是覺得作者很有自己的理念,表達出來卻有點無力,可能是翻譯的問題
  • 房迎夏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是兩年前在南京的先鋒書店裏,兩年後我終於將這本書認真仔細的讀完
  • 王若薇
    專業設計師和門外漢看了都有收穫的一本好書
  • 暨旭鵬
    沒看明白本書主要想表達的觀點,作者倒是承認,大家會因爲讀了這本設計書而變的更不懂設計
  • 薄飛虎
    雖然都是些老東西了,不過被“設計者”用十分通俗的文字整理一遍後,總還是能發現一些新的亮點,到是關於愛知縣世博的那部分,如果能按照原計劃實現,想必會更有意思
  • 仇玉環
    設計的思維,是理性中的感性,感性中的理性,太迷人了
  • 米光輝
    “解決社會上多數人共同面臨的問題,是設計的本質
  • 賴濃綺
    解決社會上多數人共同面臨的問題,是設計的本質
  • 仲逸思
    」更多的是講設計文化,比較喜歡介紹無印良品理念和思考日本再造成熟文化這兩章
  • 景思娜
    我很不明白這本書爲啥被炒得火熱,總之充斥期間的基本是原研哉一個人的絮絮叨叨+對建築、汽車等各個藝術領域的強大yy,很不滿他老意圖把紙變成奢侈品的傾向,這不等於隱加速被電子書取代的進程嘛,少有的亮點是無印良品和地平線概念的那張大照片,超級有愛,非常牛
  • 方向露
    從很多角度去看待一件事物的做法值得學習,最重要的是……兩位大師一直堅持的謙遜自然的心態=-=
  • 屠穎慧
    但原研哉說他察覺到“將設計以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也是一種設計”,我們方得以藉此更進一步地接近大師的創作情境和哲學
  • 龍浩宕
    原研哉圍繞着重返設計的本初和日本的視角解構了工業革命以來設計的的出生與發展,又重新結構了在每一個時代設計在人類生活中應該佔據的地位和方式,他對於生活之美的理解與態度有着日本人典型的空寂之美和工匠精神,並以追求完美但不構造虛浮的標誌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設計風格,這樣的天資和偏執如今看來難得可貴,也點破了我對於一些事物和觀念的態度轉變
  • 百家良吉
    設計師的任務就是提高信息的品質,增強傳播的力量
  • 酈梓瑤
    技術的進步並不能直接帶來信息品質的提高
  • 倪晴麗
    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
  • 万俟孤菱
    “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
  • 杭童童
    「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
  • 顧寄容
    #深夜讀書筆記#“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
  • 廣晶晶
    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力
  • 關爾槐
    如果僅僅是爲了學習設計而看設計、學習設計,學習到的設計僅僅是表層,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
  • 皇甫沛凝
    設計是對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
  • 何倩語
    沒有想象中好,但是看完他兩本書後發現他對紙這種材料也算是情有獨鍾
  • 酈同化
    最好的設計方法即是實例的說明,很喜歡re-design,生活的細節都是好的設計來源,靈感從來都不是找來的,而是對於生活的發現與積累
  • 皮旭炎
    "這樣就好"作爲生活原則也是不錯的.其實創意並無神祕可言,執行力永遠是最重要的問題
  • 宓白竹
    好的設計總是善於捕捉最細微的需要,有時候使用者都不知道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