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月亮和六便士

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

他的行徑沒有人能夠理解

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着貧窮和飢餓煎熬,而且爲了尋找表現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

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主人公最後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

他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

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

在他染上麻風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

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後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通過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藝術的產生與本質、個性與天才的關係、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問題

同時這本書也引發了人們對擺脫世俗束縛逃離世俗社會尋找心靈家園這一話題的思考,而關於南太平洋小島的自然民風的描寫也引人嚮往

《月亮和六便士》說問世後,以情節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

在小說中,毛姆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借“我”之口,敘述整個故事,有人認爲這篇小說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這更增加了它的傳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讀者的關注


  • 昝允晨
    看完這本書第一件事就是想去看高更的畫,雖然我真的不喜歡畫家
  • 陳依波
    把“野蠻人”理想化,認爲是受本能引導接近自然的人,創作的泉源,高更晚期畫作裏運用了最簡潔的形式,色彩強烈背景簡化成節奏起伏的形態
  • 塗欽依白
    高更到底有沒有把最後的畫作毀掉並不得而知,但是毛姆在小說裏賦予結局一種更傾向於極致的純粹
  • 殳馳月
    高更真牛逼
  • 蒲興朝
    不是因爲故事原型高更有多偉大,而是因爲毛姆創作出了這樣一位理性偏執到可怕同時又“被魔鬼附身”一定要畫畫的天才畫家
  • 褚子墨
    所以這已不止是高更,更是毛姆心中對藝術之完美有無上追求的理想情境
  • 鍾離問柳
    減1分是因爲我對高更那批人太熟悉了,覺得老毛姆對這批抽象派畫家描寫的有點太神乎其神了……
  • 通康德
    要是在早些年更幼稚時看到施特略夫這個角色,肯定會被他的沒自尊沒骨氣給氣到不行
  • 弘碧玉
    這真的是寫高更嗎
  • 邢興朝
    我也漸漸的明白,在最一流的作家陣列裏爲什麼會沒有毛姆
  • 呂慧穎
    “作家更關心的是瞭解人性,而不是判斷人性”毛姆如是說
  • 雙嘉穎
    毛姆真是太會說故事太吸引人,但又總流露“二流作家”氣息,我想明白了,刻薄的人大多聰明,但終究不是大氣的上等人
  • 狄睿範
    把人撕成渣渣來寫是基本優秀作家的基本素質,在這樣的作家中我喜歡毛姆,因爲他把人撕成渣渣的時候心懷悲憫
  • 軒轅和宜
    喜歡毛姆描寫的人性,非常複雜,同時又非常真實
  • 貢光濟
    讀起來發現簡直就是《刀鋒》的練筆篇嘛,由此也可以看出毛姆的風格是一如既往,此書成就雖然不能達到刀鋒的巔峯,但作爲毛姆早期的作品,其風格以及敘事已經逐漸成型,更主要的是其關於理想與現實世界觀也逐漸形成
  • 宗政小之
    毛姆被譽爲最會寫故事的作家,刀鋒和人性的枷鎖也曾是我最喜歡的作品,有很多讀者爲他鳴不平,憑什麼你們這些評論家這麼苛刻得對待我們的毛大大,我們可愛死他了
  • 昝新立
    47歲以後的斯特里克蘭德在我看來是典型的藝術家:冷漠,激情,對藝術不計成本近乎癡狂的追求…..可能是這個形象以及情節和不久前讀過的某書太過雷同,《月亮》並沒有給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 宓洛靈
    如此身體力行自己理想的斯特里克蘭德先生,讓多少口口聲聲說自己是追夢人卻從不願作踐自己的人羞愧難耐
  • 單于笑旋
    尤其是在思特里克蘭德這個天才又什麼都不在乎的混蛋的對比下,施特略夫面對別人冷嘲熱諷當頭棒喝最多就生氣幾天,將自己的醜事當笑話講,在妻子離開時跪地挽留,甚至他面色紅潤的長相都是那麼不堪入目
  • 金思雲
    思特里克蘭德做爲高更的化身,性格上也就像一頭野獸,自私殘忍,不是他遵從於身體裏衝撞的蠻力和野性,而是這種蠻力與野性就是他自身
  • 譚冬菱
    對思特里克蘭德以外的所有人都有那麼強烈的熟悉感
  • 陸浦和
    以前看到過的一篇小文章,說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職員,每年都要背起20升的大揹包,去世界的某個角落走一遭,或者花一個月工資買一件華服……他們都像鯨魚一樣,明明是哺乳動物,卻生活在大海里,每隔一段時間必須浮上水面呼吸空氣
  • 別高爽
    思特里克蘭德不惜付出任何代價,掙脫社會家庭的束縛,甚至悖離人情和道德,去順應「表述美」這樣一個只有神才得以無限接近的「天命」
  • 莫和韻
    思特里克蘭德與施特略夫匪夷所思的友情,與施特略夫妻子間離奇古怪的情慾寫的精彩
  • 商牟彤霞
    ”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讓我想起一系列“怪異”人士:莫扎特,《飛越瘋人院》中的麥克墨菲,蘭德《源泉》中的洛克……天才的不顧一切總是浪漫,可背後卻有個千瘡百口的爛攤子等人收拾
  • 葉小凝
    斯特里克蘭德這樣的人物存在的意義便是提醒我曾經是有過多麼可笑的理想
  • 左丘涵梅
    思特里克蘭德這個人物非常奇妙,但我老覺得毛姆也在重複一些cliche.
  • 阮涵梅
    如果說思特里克蘭德是一個藝術家,是因爲他身上有一種追求美的熱望,布呂諾船長感受到自己身上也有一種熱望,只不過前者的手段是繪畫,而後者的手段卻是生活
  • 黃依白
    看到第262頁時,我抑制不住地淚流滿面,沒有人能像思特里克蘭德一樣,即使有些天才都不能
  • 赫連癡凝
    我多希望自己是思特里克蘭德,或是那個信仰生活的船長,是真正善良以至軟弱的施略福特,是愛塔,是完全沉醉在一個世界和理想裏的人,爲此風餐露宿
  • 饒友珊
    塔希提??斯特里克蘭德讓我想起了高更
  • 拓跋凝琴
    值得一提的是,當斯特里克蘭德面對施特略夫妻子說出“生命不值一文“的時候,我腦海裏滿是“海狼”的影子,呵呵,我知道他們是不同的
  • 黃思語
    你有沒有斯特里克蘭德的勇氣,去塔西提;或者像阿伯拉罕,突然地停留在亞歷山大港
  • 龔樂心
    如果我也能夠有思特里克蘭德般的“突然頓悟”,我也會拋棄現有的一切去追逐,哪怕粉身碎骨
  • 東蓉城
    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的人生活在另一個高度
  • 公夏容
    很喜歡這本書,閱讀的時候,一直在問自己:你在做的事情對自己來說是否有意義
  • 韋光輝
    而你能否承擔你選擇的有意義的事情的代價
  • 宇文筠心
    買了很久直到現在纔讀完,如果只有一種選擇,我想我還是會選擇做一個思特里克蘭德這樣的人
  • 嵇婉靜
    我很喜歡毛姆,但是我並不喜歡這本書的主人公,我不確定高更是不是就是這樣一個人,但是人生在世,做人才是第一位的
  • 施紫玉
    以我自己的通俗腦袋去通俗地說:對普通人來說,Charles Strickland是沒有意義的,你要是讀了這本書受到這個角色感染那還真是一個傻逼了,就像現在漫天的廉價的“xx去旅行”、“再不xx就xx了”
  • 閻心香
    問題在於強行生造出理想之地與現實的區別,再構造一個站不住腳的英雄,又擔心讀者看不出來,於是作者迫不及待地評論,代替人物去描述,引入虛假的人物去類比,每一章都要對人物的行爲下判詞,才能讓小說變得合理
  • 堵又鬆
    毛姆真牛x,早就看透了那麼多事情,男人與女人,藝術與生活,現實與理想,社會陳規和原始自然...好久沒看譯本,翻得有意思
  • 隗翊君
    “男人的靈魂在宇宙最遙遠的地方遨遊,女人卻想把它禁錮在家庭收支的賬簿裏……”——這個應該是《月亮和六便士》裏的話吧……話說結婚後是不能看這本書的……看了就想推翻老婆的暴政去宇宙最遙遠的地方……
  • 惠浩邈
    1.爲了使靈魂寧靜,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
  • 司馬覓夏
    3.我看到了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血液裏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
  • 席冷霜
    5.你的意識是:如果他爲了一個女人離開你,你是可以寬恕他的;如果他爲了一個理想離開你,你就不能了,對不對
  • 歸海馳月
    絕大多數人滿足於小幸福,無可厚非,不跳出契訶夫所謂“三俄尺土地”,也是個人選擇,但是我仍希望,有更多人像斯特里克蘭德那樣,掙脫的更無恥、更沒人性、更殘忍、更冷血——在大多數情況,它們只是外在的參照系而已,不足爲慮……柏林在《蘇聯的心靈》中對天才的定義大有幹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意味,斯特里克蘭德死中求活,惡中花開——“他不看你們
  • 宿高爽
    ” “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裏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
  • 巢穎慧
    儘管閱讀過程中不時冒出諸如“天哪世界上怎麼有這麼不靠譜的朋友更表說畫家朋友了”、“即使天才在磨練才情的同時必須負擔另一個不屬於本我的惡魔般的自己,但斯特里克蘭德這種人真是拿刀捅死他一萬次都不解氣唉”之類的感嘆,且幾欲摔下書本,但卻時刻被一種奇異又瑰麗的敘事感(不完全是論道式的說服,也不完全是記敘式的被呈現)攫住又忍不住無法自拔一口氣地讀了下去,無法言喻的酣暢
  • 季谷雪
    愛情要佔據一個人莫大的精力,它要一個人離開自己的生活專門去愛一個人
  • 耿念夢
    爲了使靈魂寧靜,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
  • 閭丘玉環
    一個人爲了讓自己的靈魂安寧,一天要做兩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 龐貝晨
    每個人都有一個不安於現狀的偏執的壞靈魂
  • 況郈昭昭
    2.作者應該從寫作的樂趣中,從鬱積在他心頭的思想的發泄中取得寫書的酬報;對於其他一切都不應該介意,作品成功或失敗,受到稱譽或是詆譭,他都應該淡然處之
  • 楊素華
    就是那種每一條都和我的價值觀相違背但每一條我都不樂意相信的難過
  • 伍怡璐
    每次陷入“特殊個體與世俗價值觀”存在緊張關係的境地的時候 就會再讀毛姆 似乎明白了什麼也似乎沒明白什麼 但都無關緊要 至少讓尷尬的人生看起來並不這麼尷尬了 繼續快活 繼續肆意妄爲…
  • 從子騫
    活在自我的世界,不受金錢與責任的牽絆,獨身,自由······這個社會不需要每個人都以藝術家的方式實現價值,我們需要生存,需要六便士的卑微,需要創造生產力
  • 晏香之
    能堅持自己熱愛的事情何其幸福,想一下同時期的其他幾位印象派大師,就覺得這段不可複製的人生啊,纔可以讓他在青史上畫下痕跡深刻的一筆
  • 寇瑩華
    “因此我們只能孤獨地行走,儘管身體互相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瞭解別人也不能爲別人所瞭解
  • 宰父平雅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只看到月亮
  • 陰騰逸
    很多年輕人終生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
  • 林秀婉
    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裏,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
  • 閻承福
    因此我們只能孤獨地行走,儘管身體互相依傍卻並不在一起,即不瞭解別人也不能爲別人所瞭解
  • 蒙凝思
    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的是六便士,卻忘記了當時的月亮,於是當一個人爲了月亮放棄六便士的時候,他的光輝剎那間遮蓋了整個太陽
  • 裴傲冬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
  • 文吉敏
    月亮/六便士的二元對立可以牽扯很多道德話語,然而被遮蔽的是真正的藝術和美所包含的永恆孤獨
  • 鍾虹穎
    你有你大大的月亮,我只想攥緊手心的六便士
  • 婁白楓
    而且這種人所追求的幸福和世俗理解的東西大相徑庭
  • 項和韻
    一種純粹的“美”的生活,也許在一般人眼裏卻是“苦”的
  • 胥含香
    本以爲這是一個執着追求夢想的故事,讀完才發現不過就是一個自私的人爲了自己的夢想拋妻棄子的故事
  • 幹夏山
    我並不是反對一個人勇敢地追求夢想,我也可以理解爲了追求夢想拋棄家庭的行爲,但是私以爲主角的做法過於激進,對曾經的家人過於無情,我覺得他本可以在選擇夢想的時候用更溫和的方式和曾經的親人告別,但他不屑這樣做,因此我覺得他自私且毫無責任感
  • 應浦和
    在美被創造以後,它也不是爲了叫每個人都能認識和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