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紅樓夢魘

張愛玲於1969年在臺灣發表《紅樓夢未完》;1973年《初詳紅樓夢》刊載於臺灣雜誌;1975年完成英譯《海上花列傳》,《二詳紅樓夢》在臺灣發表;1976年《三詳紅樓夢》在臺灣發表;後通篇改寫《三詳》,此外一路寫下去,1977年由臺灣皇冠出版社出版《紅樓夢魘》


  • 文鵬程
    張愛玲其他的書一般般,這紅樓夢魘卻是真着了魔下了硬功夫,十年之前完全跟不上她的節奏,去年看才能勉強跟上
  • 巢巧香
    尤其是紅樓夢魘這一本,圖案有布紋但紙沒用布紋少了質感,雜點特別明顯
  • 茅南蕾
    確實是“紅樓夢魘”,如此程度的考據如果不是對紅樓夢的愛如同被魘住了,恐怕是不可能寫出來的
  • 子車婷秀
    2021年最後看完的一本,還是忍不住給一直以來神仙一般存在的人兒寫的書打了五星,當然不止如此,獲得了很多關於紅樓的新知,紅樓夢魘,果然是夢魘,把我給看的五迷三道的,但看見愛玲先生把一回一回,一本一本都理的那麼那麼細,還是打心底裏覺得佩服得五體投地
  • 蔣冰冰
    這本《紅樓夢魘》不適合用來掃盲,我認爲至少要原著讀過兩遍以上,並且是需要讀校注本的(譬如脂本),讀起這本著作纔沒問題,不然會發懵
  • 舒欣美
    當年很疑惑的一點,張愛玲爲什麼說脂硯死於曹雪芹之前,脂硯有條評明顯寫於曹雪芹病逝之後,畸笏的“相繼別去”順序倒過來理解也太牽強了,現在重看了看,疑惑更多了🐶 張愛玲代入自己太多了,但這種一個創作者看另一個創作者的角度提供的看法和一般紅學真不一樣,難怪那時覺得好看🌝
  • 榮夏之
    更重要的事,她提出的一些觀點也很獨到,很值得玩味,並不像現在一些研究紅學的人,提出的一些觀點大有博人眼球之嫌
  • 皇甫南風
    張小姐考據得很細緻,面面俱到,各本結局也說了,讀完一本滿足
  • 駱承顏
    佩服……知道是好的,可真的讀不下去
  • 軒轅靈安
    寒假終於翻完了這本張說紅樓,確乎真愛,熟稔細緻
  • 暨語柔
    讀罷此書,彷彿紅樓文本活了起來,一點一點按照時間順序建構起來,大致瞭解了文本建構的順序再讀情節,書中前後矛盾、錯漏顛倒的地方遍也都不難解釋了
  • 宿迎荷
    但也不得不佩服張愛玲的文學天賦,我相信這種天賦不僅是在寫作上,也在她的閱讀上,她自稱“我唯一的資格實在熟讀《紅樓夢》,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點的字自會蹦出來
  • 常夢琪
    旁徵博引,時間線梳理的非常清晰,而且有很多獨到、有理有據的個人見解,我這個只關注故事情節的紅樓讀者,在考證方面只能看個熱鬧,非常佩服
  • 何元正
    難道只有我分不清百廿回抄本,舊本,甲本,乙本,今乙本,原刻乙本究竟是孰前孰後,誰在誰的基礎上增刪校對,這麼多版本間究竟有何區別
  • 金曉莉
    幾年前去書店,第一次看到《紅樓夢魘》,這四字便覺新鮮有趣、合心意,想是隻張那樣的人物才能用如此怪誕俊逸之書名
  • 尚冰巧
    在這學期古代文學上了紅樓夢後,對於其版本說明也有了更充足的認識
  • 尉遲祺福
    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有骨,三恨紅樓未完
  • 墨哈辰君
    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 公孫旭鵬
    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爲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 榮恩霈
    一恨鰣魚多刺 二恨海棠無香 三恨紅樓未完
  • 柯樂心
    版本考據什麼的是我最頭疼的事情,但是裏面說的還是挺有意思,尤其是幾個版本的改寫過程推論,確實是三恨紅樓未完了
  • 幸慧君
    一恨海棠無香 二恨鰣魚多骨 三恨紅樓未完 對開篇關於裹足的討論印象深刻
  • 潘飛英
    多是細節正義和考據,看了記不得多少
  • 茅清暉
    我實在佩服那些奔着張愛玲文字去看這本的 哪裏看得出傲視風流 實在是細瑣渣碎 比寶釵冷香丸的方子還可怕 前後讀了幾十遍 勉強啃下一篇 一些邏輯推敲 非熟讀各紅樓版本非能理出 她自言厭惡考據 但考據者確實得理一理此本 對紅樓各本手筆以及今本修改傾向也有認知
  • 平良朋
    不爲研究紅學考據細節,只爲看張的獨到眼光,也非常非常有審美的一本書
  • 都易蓉
    我以爲是關於紅樓夢的散文式表述,沒想到這本書這麼硬核,全部是深入考據式分析,沒有相近程度的知識儲備,我看到1/3只能默默放棄了,但還是很尊敬和佩服作者
  • 盧覓翠
    改一下評分,張愛玲對紅樓夢的考據,的確到了被“魘”住的地步,本來是大一看的書,現在反開始懷疑自己當初怎麼看下去的
  • 微生睿思
    讀張愛玲的版本考據像是和紅樓夢建立起某種跨越時空的聯繫,書後開始出現影影綽綽的人,作者雪芹、批者脂硯畸笏杏齋、謄清文本但時常抄錯字的抄手、許多的書商和續書人,紅樓夢魘就是在觀摩紅樓夢成型的全過程,讓書都變得動態起來,甚至讓讀書人都和書背後的人像是有了交互
  • 越飛虎
    這真的是學術性的文章,沒有對《紅樓夢》各版本及相關資料的絕對豐富的知識儲備量,根本是不可能清楚的讀明白的
  • 畢博麗
    張愛玲讀紅樓的境界我大概是永遠達不到了,這樣穿梭於不同版本不同章節微末字句間的細碎考據,或許學術成就是極好的,感覺像一個孩子在如數家珍最心愛的寶物
  • 宋玄素
    對比不同版本的差異重現演化的過程,從創作者的角度分析紅樓,越發彰顯出曹公的偉大,人物的命運構思再構思,細小的章節跟着改了又改
  • 顧採藍
    高三下半學期一邊看紅樓一邊看這本,借於圖書館,之前也看過一些紅學書,比如劉心武可能也從這本書中借鑑了幾個觀點,所以大多數並不覺得新鮮,唯有說起女子裹腳讓我一震,從沒想過還有這種視角,大概也只有張愛玲這樣生於舊時代與民國間的女性能關注到了
  • 池雅可
    看完了張的文章,纔有點明白爲什麼都說“三恨紅樓未完”,以前會認爲紅樓是自傳性質更濃的小說,但或許這真的只是再創作,就像張和她筆下的盛九利一樣
  • 範馨逸
    看張愛玲反覆在各種細節上推敲各個版本的先後順序,推導出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修改邏輯,希望可以抓到一些真正結尾的暗示
  • 魯梓暄
    沒讀完;不是紅樓夢評論集或者張愛玲的私人情感之類的文章,就是一紅學書,寫各個版本的詳細對比、年代分析、修改歷程啥的,就和目錄裏每章的小標題一樣,開始還有些趣味,後面越來越枯燥,都是些專業性的內容,只能從字裏行間勉強挖掘出一點點樂趣;只能說不是普通的紅樓夢愛好者該讀的書,讀此書,手上需要有各種版本的紅樓夢做對比,還時不時需要翻回到原文,更適合深度研究紅樓夢的紅學愛好者讀;先就標着,以後(假如)有興致了再拾起來讀
  • 歐星澤
    作者、脂硯齋、畸笏叟一個時空,紅樓夢中人物一個時空,諸多後來研究者一個時空,張愛玲自成一個時空
  • 澹臺憐南
    從版本更迭裏詳出作者成書的思路,真是非常張愛玲的事情
  • 隆童童
    針對一系列疑點問題(比如寶玉年紀、書中女性是否裹腳、晴雯身世、巧姐兒與大姐兒兩人變一人、彩雲與彩霞到底一人還是兩人、元妃之死、淫喪天香樓、惜春身份)觀點有嚴密的邏輯,是自洽的體系,寫高鶚一篇是亮點,對“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的分析很精彩
  • 禹曼雁
    高中讀完《紅樓夢》後沉迷過一段時間的“解讀” 蔣勳 周汝昌 劉心武……然後發現好像走到了一個死衚衕裏 越來越“鑽牛角尖” 就停下來了~還是覺得對文本本身的解讀是有趣的 而那些“考據”真的容易夢魘
  • 湛清婉
    我喜歡看張愛玲反駁周汝昌的一些觀點
  • 宣晗日
    喜歡評湘雲最接近俠女那段,俠女最無情,所以“由來俠女出風塵”
  • 查翰墨
    但是湘雲對黛玉有時候酸溜溜的,彷彿是因爲從前是她與寶玉跟着賈母住,有一種兒童妒忌新生弟妹奪寵的心理
  • 廉陽輝
    ”這些人裏面是湘雲最接近俠女的典型,而俠女必須無情,至少情竇未開,不然隻身闖蕩江湖,要是多情起來還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