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現實一種

《現實一種》裏的三篇作品記錄了我曾經有過的瘋狂,暴力和血腥在字裏行間如濤般涌動着,這是從惡夢出發抵達夢魘的敘述

爲此,當時有人認爲我血管裏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冰碴子

——餘華


  • 洪梓玥
    ”和《一九八六年》同樣試圖做敘述實驗而顯得青澀的《河邊的錯誤》是讀者接受門檻最低的一篇
  • 宗倚雲
    現實一種:互殺 | 河邊的錯誤:互瘋 | 一九八六年:互醒
  • 容光輝
    高度化約的筆法最接近卡夫卡,僅用一個家庭無止境的暴力虐殺(讓人想到另一個有人變成甲蟲的家庭)就構成一種全人類生存境遇的隱喻:暴力就是人類的存在方式
  • 山津童
    《一九八六年》是餘華早期暴力血腥流作品中的集大成者,所有意象和敘述技巧都被用盡了
  • 萬英媛
    三篇下來,故事性的緊張在降低,探索的深度卻越來越靠近人性的內部,從《現實一種》報復性的“互相戕害”(《輪舞》式的表達)到《河邊的錯誤》中因爲人的失信(這些人失去了人最基本的東西——自由的感知和表達,陷入到一種混沌迷茫的無意識狀態中,在邏輯漩渦中無法活下去)而促成的“他殺”與“自殺”,最終走向《一九八六年》中激烈的“自戕”,在封閉冷漠中走向自然的四季
  • 別夜梅
    《河邊的錯誤》有點解構推理小說的意思,講社會對待發瘋的暴力如何無能,但其實呢,又是誰把瘋子逼瘋的
  • 汪曉彤
    “《現實一種》裏的三篇作品記錄了我曾經有過的瘋狂、暴力和血腥在字裏行間如波濤般涌動着 ,這是從噩夢出發抵達夢魘的敘述
  • 沙白亦
    相比《現實一種》冷靜到骨子裏的暴力敘述,《一九八六年》瘋子的自戕並不那麼恐怖
  • 充秀慧
    真正恐怖的是結尾所暗示的另一種結局:如果那人其實是個“乾淨的瘋子”呢
  • 岑嘉穎
    所謂現實比想象更加恐怖,說的就是這本書吧,餘華的書是冷靜操控下的瘋狂,每字每句都令人恐懼,死亡,血腥和暴力,震撼性的結合,如利斧劈在腦子裏,讀完這三個故事,心裏亂糟糟的,好像抓住了什麼,可是無法表達,有那種第一次讀醫生杜明時的感覺,冷靜的瘋狂,理性的殘忍,和真正瘋狂後的肆無忌憚
  • 繆又鬆
    不算很喜歡的餘華的作品
  • 鈕樂正
    早期的餘華有很強的先鋒味道,不帶感情的書寫死亡能夠滿足每個人內心祕而不宣的陰暗,寫得多了,或者寫的過了,就沒什麼新意了,還好餘華很早的意識到了這一點,在超越中證明完善和重新定義了自己和作品
  • 臧文漪
    老實說,歸納不出餘華三篇故事的用意何在~
  • 姜若薇
    我怎麼第一本就選了餘華最極端的作品呢
  • 濮芸溪
    ||崔衛平在《積極生活》一書中撰文寫道:““暴行被實施時的輕率”遠比“暴行的殘忍”更“殘忍”
  • 瞿問薇
    當然,要知道現實中的殘酷要比小說中更殘酷
  • 包初夏
    “暴行被實施時的輕率”遠比“暴行的殘忍”更“殘忍”
  • 冉鵬飛
    這三篇短篇真是太精彩了,所以有些血腥但是卻與餘華其他的小說很不同,依然是批判文革,但是角度很獨特
  • 暴雨筠
    比較詭異的一本小說,看不懂,但還是有吸引人的地方,例如對大筆對人生荒謬行爲的描寫,殺人,復仇,一切都來得毫無理由,作者可能深受弗洛伊德潛意識理論的影響,極力表現人的行爲之不理性,無意義,最後讓所有人都絕望麻木時,突然來了個山崗的睾丸移植在一個因車禍而睾丸被碾碎的年輕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