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照片的本質

《照片的本質》中,斯蒂芬•肖爾從已成爲經典的影像到無名氏的圖像,從底片到數碼文檔,探討了如何理解和觀看各種類型的照片

除了肖爾本人作品之外,《照片的本質》彙集了攝影史上許多著名影像,從攝影之父阿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和沃克•埃文斯的作品,到當代利用攝影媒介創作的藝術家科利爾•施爾和托馬斯•斯特魯斯的作品

它也涵蓋一系列不同的攝影類型,如街頭攝影、藝術攝影和紀實攝影,以及無名氏攝影,包括舊的快照和地質調查航拍的照片

肖爾利用這些照片,加上他明晰、睿智和易懂的文字,闡明相機前的世界如何轉變成照片


  • 通安歌
    有幾張照片很有意思
  • 束晨旭
    的確是啓蒙讀物,就是開啓懵逼的讀物,坦白講,內容並不深奧,都是攝影裏很基本的概念,可若想化爲己用,卻非得千錘百煉不可,尤其從描述層面到心理層面
  • 衡惜芹
    很牛逼,這麼簡練的語言把攝影的幾個層面講述得如此清晰,一句廢話都沒有
  • 解香之
    3.5;解釋了照片的三個層面:物質,描述,心理
  • 權英慧
    就是拍照要打破緯度,照片的二維和現實的三維互動,另外心理和現實的緯度
  • 禹曉旋
    看照片的時候 物理意義上 眼睛的焦距沒變化因爲照片是二維的,但是如果照片裏面有前後關係,當你的視線從照片上的前後物體改變的時候,你的心理層面的焦距是有變化的
  • 年愛春燕
    物質層面-描述層面-心理層面,對照片之爲藝術作品的一種結構主義解讀
  • 傅半雙
    看到心理層面一章的開頭時,突然覺得古斯基的萊茵河二號就是在消解這種心理層面對傳統攝影的認識,打破心理基於二維相片所建構出的三維世界的結果
  • 黎寒鬆
    給好印刷,和簡單通俗的梳理——物質層面、技術層面、心理層面,以及心理模型
  • 柯幼晴
    一張照片,從物質層面呈現,描述層面的分析,到心理層面的構建
  • 潘採波
    欣慰的是,作者用了很“虛無飄渺”的語句——意識層面的運作——去描述攝影和好照片的“本質”,我很喜歡,因爲攝影就是這樣虛無縹緲的
  • 馬英毅
    從物質、描述(四個維度:平面、邊框、時間、聚焦)、心理三個層面闡述照片的本質
  • 舒飲香
    但的確……作者總結的照片本質的幾個層面,沒能真正領悟啊 真的需要反覆讀和反覆品味
  • 韶俊艾
    從照片的本質,物質層面,描述層面,心理層面,建造心理模型來介紹了攝影,有點道層面的,印刷很不錯,在雲峯的新文化空間翻完的
  • 奚採珊
    文字極少,但在點上,是一種科學理性的述說,沒有“描述”;與之相比的照片,卻充滿描述
  • 卞鵬煊
    平面,邊框,時間,聚焦
  • 仉督寄柔
    平面、邊框、時間、聚焦
  • 路夢槐
    心理層面受描述層面的一些構圖影響:觀察視點的選擇(從何處拍攝照片)、邊框(包括什麼內容)、時間(何時按動快門)和聚焦(利用聚焦平面來強調什麼內容)
  • 宰以寒
    攝影師通過選擇觀察視點、構圖邊框、曝光瞬間和聚焦平面來強加這個秩序.拍照時,我的感覺會進人我的心理模型
  • 鮑琴音
    內容少到不足以支撐爲一本書,平面、邊框、聚焦、時間
  • 熊心諾
    看完之後學到了四個新的詞語 平面 時間 邊框 聚焦 後面結合心理模型的很有意思
  • 牛馳婷
    彩色給照片增添了新含義,因爲它可以顯示光的顏色,以及一種文化或一個時代的各種顏色”;“日本浮世繪利用邊框的方式更讓人聯想到照片,而不是西方繪畫”;“聚焦平面能限制我們的注意力範圍,劃分對該場景的不同注意力”
  • 樂正美麗
    於萬聖翻閱,三個層面(物質、描述、心理),四個要素(平面、邊框、聚焦、時間)
  • 畢承基
    "平面、邊框、時間和聚焦是四個將鏡頭前的世界轉化成照片的要素
  • 汲鵬池
    其實就是觀察視點的選擇,邊框的選擇,焦點的選擇,時間的選擇
  • 卞翠琴
    觀察視點·邊框·聚焦·時間
  • 奚典雅
    從作爲客體要素的平面、視點、邊框、快門、聚焦進入,抵達現象學式的結論:心理模型與感知的相互磨合
  • 平陽炎
    平面、時間、邊框、聚焦
  • 百里浦和
    “心理層面產生於攝影師內心對照片的構思,在拍攝過程中,攝影師對世界的洞察、適應和理解而建造的心理模型,會對他們的創作產生影響
  • 仲韶麗
    三維與二維的立體感官激活 平面 邊框 時間 聚焦
  • 桂仙儀
    平面,邊框,聚焦,時間
  • 危馳月
    攝影師通過選擇觀察視點、構圖邊框、曝光瞬間和聚焦平面來強加這個秩序
  • 安妙雙
    平面、邊框、時間、聚焦、建立心理模型
  • 諸葛德曜
    特別簡潔的理論書,需要看一些解說才能理解得深刻些
  • 宇文吉欣
    說實話,對一些照片看不太懂
  • 秦春柔
    雖然是史蒂芬肖爾在巴德學院的授課教材,但是如果沒有史蒂芬肖爾的講解,僅憑看書,除了一些精彩的語句和看不明白的照片,讀完外仍然是一頭霧水
  • 蔚晴麗
    首先,翻譯非常生搬硬套,硬着頭皮揣摩作者的意思,但是隨後,奈何文字又太少,感覺作者只是爲了出書而出個書,讀的過程中發現作者其實說了一大段都是廢話,選的照片有的實在是太垃圾了,有的段落感覺像是爲了配垃圾照片的套路,還不如看看豆瓣文青相冊的話呢,不忍直視,浪費生命系列,打分這麼高,驚呆,我可不看作者和照片的title,看完覺得我他媽都可以完全代替翻譯了,說不定還能看着翻譯寫個比原文好的的原文呢,垃圾書籍,鑑定完畢
  • 杜思卉
    讀的時候有兩個相互矛盾的感覺並存:這也太啓蒙了吧和我怎麼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可能因爲我還沒入攝影的門,或者說明我肯定入不了門了……
  • 邱翰墨
    作爲一本畫冊,文字的講解有點多餘,作爲一本論述,文字看得我雲裏霧裏……不知道是翻譯問題還是我的素質問題……封面上寫的可是“攝影啓蒙讀物”啊……不過印刷還行
  • 仇若雲
    比市面上的“攝影啓蒙讀物”好太多了,更注重攝影的內容性和藝術性,也有助於對他人作品地解讀
  • 雙靈秀
    不知爲何要在封面加上“攝影啓蒙讀物”這幾個字,中文版完全弄錯了受衆——因普通攝影愛好者很難會認爲照片的“審美/鑑賞基礎”纔是“啓蒙”,實際上其中作品、攝影家大多攝影史上聞名,當然包括Stephen Shore本人
  • 遊芷文
    怎麼說呢,並不是封面右上寫的——攝影啓蒙讀物,而應該是給有一定基礎的攝影師,或者攝影拍的有些迷茫的人看的
  • 充沛若
    雖說書的封面上寫的是攝影啓蒙讀物,但這本書卻講透了攝影照片的本質
  • 乜新榮
    講的東西都太虛,本質就是沒啥可以幫上忙的本質,而且,有幾張攝影作品我真沒看出好在哪裏
  • 呂成雙
    “攝影師從目之所及的雜亂世界中用鏡頭框定和構建出一個有序的片段,這本身就是一個帶有主觀色彩的過程,照片中的無數種因素都在傳遞拍攝者本人對於現場的感受”“攝影是觀察、理解、想象和表達之間一個複雜且持續不斷的過程”;不太能get到這些照片,憑我自己肯定分析不出來這些信息,但也沒覺得作者分析得就多麼驚艷甚至感覺不出多麼正確,可能還是我沒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