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本書收入餘華在《讀書》雜誌專欄連載的十多篇閱讀隨筆,以小說家、讀者的雙重身份對大師經典作品進行獨特解讀,精心研究它們的敘事、技巧、激情,既癡迷、激越,又保持冷靜的思索

我對那些偉大作品的每一次閱讀,都會被它們帶走……那是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們將我帶走,然後讓我獨自一個人回去……當我回來之後,才知道它們已經永遠和我在一起了!


  • 儲覓山
    我就像是一個膽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們的衣角,模仿着它們的步伐,在時間的長河裏緩緩走去,那是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 茅和靜
    這是一段“跨越時間和空間,跨越死亡和偏見” “在對方胸口聽到了自己心跳” 的旅程 是在文學中最溫暖的相遇 悄無聲息受另一位作家影響 “每一位閱讀者都以自己的閱讀史編寫了屬於自己的文學史”就像餘華迷戀於川端康成對細節的描述 卡夫卡作品中的現實和荒謬性 博爾赫斯將比喻中的界限抹去給人一種神祕和幻覺 當然還有太多連名字都沒聽過的作家和作品 也許有一天我也能有一場時空的對話
  • 戎沛珊
    對文盲太友好了,就算裏面提到的書一本沒看過都能明白好像是這麼回事
  • 卓驪雪
    書中提到的一些小說我沒讀過,所以看不太懂;一些讀過的,餘華的解讀也沒能讓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反而覺得空泛浮誇
  • 段問楓
    裏面提到的作家作品都木有看過,頓時低到塵土裏
  • 甄慧心
    悲催的是提到的作品大都沒看過,提到書中細節不可避免地感到茫然,歸根於吾自身閱讀面狹窄和閱讀量太少
  • 闞梅風
    這本書其實可以作爲一個書單,餘華老師給我們開出來的私人書單,說實話,我沒有完全讀完,甚至只讀了50頁左右,因爲我的文學積累還不夠,好多名著都沒看過,我有把它記在備忘錄裏,但我在跳讀的過程中,似乎對作家這一職業,對寫作過程,有了些許認識,感謝餘華老師,爲我指點迷津
  • 鄂玲然
    我還沒讀完..因爲好多作品我還沒讀過..
  • 養慧穎
    一些人說,想要看很多很多書卻不知道怎麼下手的一個辦法就是,看你看的那本書的作者提到了誰,這樣順着這根線,就可以發現很多很多很好的書
  • 國問風
    餘華說,他的閱讀旅程是溫暖和百感交集的,在此,我不想多說餘華的閱讀體驗寫得有多好,我只想說,當年閱讀它時我就是溫暖和百感交集的,並因此而買了很多書
  • 印娟妍
    餘老師這本書提到了好多好多人,偏巧我又在看到等待那一篇之後跑去看了等待戈多的戲劇
  • 季宜春
    年紀越大,讓我對“現實”越發百感交集,特別是餘華的書,每次看的我都很不舒服,這是第一本餘華的書讓我沒有那麼壓抑
  • 通銳立
    餘華對影響了自己的經典作品的感恩和回憶之作,在敬服他認識之深刻的同時,也有趣的發現他一再引用的書籍,語絲和情節,集中在少數的幾本,不知道是唯獨鍾愛,還是閱讀面窄【有這樣惡劣的猜想是因爲我不喜歡也不習慣將同一句話在不同文章中引用】但這本書既是絕佳的隨筆,也是絕佳的閱讀指南,餘華推薦的書有我讀過的也有沒讀過的,但是質量有充分的保證,我很放心
  • 羿夢菡
    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很襯內涵的名字
  • 蒲陽澤
    一直都覺得閱讀和戀愛有着一樣的體驗,都是“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 家盈秀
    每一次閱讀都是一段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 賁英毅
    瞬間喜歡上這本源於書名,溫暖與百感交集的旅程
  • 庾谷雪
    這是一本要再讀一遍的書
  • 冀憐晴
    六七年後再讀,覺得那時候的餘華頗爲浮誇,文字的濃妝豔抹太多了,看似極富表現力,但細思,也不過是“圓滑”的語言包裝罷了
  • 夏凝然
    餘華讀過的書,我基本都讀不下去
  • 屠聽荷
    只有讀過纔會產生共鳴,餘華讀的書只是冰山一角,而我讀的更是冰山一角的冰山一角
  • 逄梓玥
    對於書評來說,能安利成功,就已經達到了及格線,讓人想讀完了再來重溫一遍,就可稱優秀,餘華做到了
  • 霍靖琪
    翻過兩次,神奇的是每次讀都好像從未讀過一樣
  • 皮興朝
    更像是一本寫得很認真的讀書筆記,學習吸收反思,從頭到尾都看得驚喜,有很多讓人忽然爲之一振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