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瘋癲與文明

這部著作是對知識的清洗和質疑

它把“自然”的一個片斷交還給歷史,改造了瘋癲,即把我們當作醫學現象的東西變成了一種文明現象

……實際上,福柯從未界定瘋癲;瘋癲並不是認識對象,其歷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說,它不過是這種認識本身;瘋癲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隨時間而變的異己感;福柯從未把瘋癲當作一種功能現實,在他看來,它純粹是理性與非理性,觀看者與被觀看者相結合所產生的效應

瘋癲不是一種自然對象,而是一種文明產物

沒有把這種現象說成瘋癲並加以迫害的各種文化的歷史,就不會有瘋癲的歷史


  • 曲和歌
    福柯絕對是個天才,在西方世界理性的權威下傾聽非理性的聲音,在歷史的細微處完成對人道主義最深刻的反叛
  • 羿和順
    所謂文明史,不過是一場理性對非理性的勝利,我們理所當然的生活在其中,被歷史的表象和理性的話語所矇蔽
  • 鄧千凡
    理性制裁非理性,而在福柯看來瘋癲纔是文明之地:那神祕的啟示,而古典時期笛卡爾瘋狂的以理性之標準放逐了非理性的瘋狂,最終在現代醫院裏,瘋癲者信以為真相信自己乃所謂非理性因而成爲病人,並因理性的道德而收到歧視而非治療
  • 胥醉蝶
    “愚人船”是否藝術虛構並不重要,福柯所表達的是社會發展,對待瘋癲的手段也在進步;蠻荒不會產生瘋癲,而只有在文明的前提下才會瘋魔的病態
  • 陶綺南
    瘋癲史不過是一場理性對非理性的勝利,是一場他者意識的歷史
  • 申屠綺玉
    福柯的作品裏比較容易看懂的
  • 國英飆
    第二次看堅持看完但還是沒怎麼看懂,不過如果以這樣的水準衡量博士論文的話估計現在沒多少人能稱得上博士吧(至少人文社科):文筆好,涉獵廣,考據多,然後思辨深到懷疑作者已經跨入瘋癲的世界
  • 濮鵬煊
    越到後面越好懂,可能前面比較難看是因爲福柯所引和我的世界實在相差太遠吧……其實沒有前期的一些解讀資料的講解,可能我也抓不住主脈絡…這裏理性的控制似乎不是特別清晰,可能還要看《規訓與懲罰》吧…啊啊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 簡晶晶
    瘋癲是一種歷史建構的產物,文明的產物
  • 林贊悅
    福柯以知識考古學的方式探究了瘋癲的形成、人們對其態度的變化,指出瘋癲實質上是一種文明現象,由政治環境構建,它的形成與病理學及人道主義無關
  • 籍梓玥
    瘋癲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隨時間而變的異己感;福柯從未把瘋癲當作一種功能現實,在他看來,它純粹是理性與非理性,觀看者與被觀看者相結合所產生的效應
  • 桑佩珍
    瘋癲不是一種自然對象,而是一種文明產物
  • 闞綠海
    瘋癲是一種隨着時代和話語體系改變的異己感
  • 餘夏蘭
    改造了瘋癲,即把我們當作醫學現象的東西變成了一種文明現象
  • 鮑嫚兒
    ……實際上,福柯從未界定瘋癲;瘋癲並不是認識對象,其歷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說,它不過是這種認識本身;瘋癲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隨時間而變的異己感;福柯從未把瘋癲當作一種功能現實,在他看來,它純粹是理性與非理性,觀看者與被觀看者相結合所產生的效應
  • 季平凡
    “瘋癲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隨時間而變的 異己感”
  • 傅憶梅
    個人認爲書名用《瘋癲與非理性——理性時代的瘋癲史》更精準,其實我是抱着能瞭解瘋癲與文明的辯證定義的目的去看的,結果文章重點並不在此,作者明顯已經承認了瘋癲,然後再去探討
  • 司鵬池
    如副標題所說,本書的本質是史學書,“理性時代”被截爲文藝復興、古典時代、近現代,作者每章以幾個重要例子爲核心按時間順序說明了瘋癲在西方理性時代中的嬗變,從文藝復興時代在藝術中的意象,到古典時期的混亂的禁閉與奇怪醫學的治療,再到近現代出現的精神病院與道德審判
  • 籍聽楓
    作者並沒有以一種實用醫學的角度看待瘋癲,而是以一種摻雜了藝術、哲學、社會、古醫學卻不預設立場的史學角度去看待的
  • 費幼荷
    後悔了,應該直接讀《古典時代瘋狂史》
  • 夏侯夏蘭
    最近收了他的《古典時代瘋狂史》,還沒勇氣看,這個節本是借來看的,古人云:書非借,不能讀也
  • 夔夏之
    瘋癲者的形象在史上一變再變,從評論皇帝新衣的孩子,到被魔鬼附身的女巫,再到由醫學觀照的可憐病者
  • 齊友桃
    給3星絕非不喜歡,只是自己的知識範圍根本無法完全理解這本書,基本是挑着讀的~~~對人文科學史表示暫時無解
  • 東雪冰
    一直害怕自己太早地過於狹隘而希望廣泛地閱讀其他書籍,但是顯然在這些書籍的閱讀過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難,專業不對口真的嚴重影響着閱讀
  • 明之雲
    到底是瘋人被關進了瘋人院,還是被關進瘋人院的都成了瘋人,這是個問題
  • 歐漾漾
    都是精神病,都是不正常的人
  • 韓易雲
    雖然歐洲的瘋人院(城堡、修道院、教養院等機構)曾經對邊緣人羣做過許多現在看來很不人道的事情,但是相對同時期的天朝來說,真的已經算是人間天堂了(在經典的天朝故事中,窮人家出生的瘋子一般成爲乞丐在街上游蕩,受盡各式欺凌,富人家出生的瘋子一般終生被鎖在小黑屋,成爲靈異傳說中的一個可怕的負面形象,偶爾一些瘋子因爲父母的偏愛而在陽光下心情展示自己的譫妄,家人會對其種種瘋狂行爲背書以成全家族的臉面,這往往還會涉及到名爲“沖喜”的基於巫術的強制婚姻,使另一個不明真相的年輕男人或女人成爲受害者)
  • 謝蔚星
    意義不再能被直覺所解讀,形象不再表明自身
  • 蒯涵梅
    “愚人船”章節的死亡主題:對瘋癲的嘲弄取代了死亡的肅穆
  • 桓冰楓
    愚人船,愚人船,人類自己在禁錮自己罷了,想把所有的人都變得一樣,想消滅異類,想怕被“傳染”
  • 年愛問柳
    【愚人船】瘋癲主題取代死亡主題並不標誌着一種斷裂,而是標誌着憂慮的內在轉向
  • 束天瑞
    說實話 一開始我並沒有讀懂福柯寫這本書的意義所在 中間幾章涉及到了神經科學和心理學方面的內容 所以很難懂 鑑於“瘋子”多半是被主流社會有意排斥、忽略的羣體 一般人很難關注這個話題 因此我猜想福柯自己肯定有過類似的處境 果不其然……但他和普通的瘋子還不一樣,他能用這樣一部爲“被沉默”的羣體發聲的著作來帶給許多曾經對自己印象裏的“瘋子”有過因襲式的、教條式的處置的人們以震撼和啓迪
  • 姬憶雪
    此外,福柯在書中還提到了治療方法中的“權威”現象,我以爲這同樣是極具眼光的,“正常人”對待“瘋子”的奴役式的做法常被認爲理所當然,但這卻是和僞善的道德家們滿口的自由、真理的追求背道而馳的
  • 袁採藍
    一本值得鋪張開來閱讀、在思想上值得背誦、在文學性上值得朗讀的書,幾乎帶來生理上的愉悅了
  • 嶽帥冬菱
    本書作爲翻閱大量稀見資料寫成的論文,卻在真實性上不被廣泛認可,福柯思想與生平的研究者傾向於認爲,福柯寫作本書固然是爲了應付博士學位畢業之需,但也相當程度上爲了撫慰和解答內心關於瘋癲的焦慮,即福柯研究並書寫瘋癲,恰恰爲了使自己不陷入瘋癲
  • 應成雙
    規劃史上說對窮人和public定義的變化,以及tenement houses, almshouses 如何遠離城市時,腦海裏浮現的就是福柯“愚人船”的意向